返回第356章 工业化(第2/3页)  挽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投入比开垦一块荒地的投入要大的多,但是其回报也是极为丰厚的。

    以现在的大明社会状况,想要让人民安居乐业,只能大力兴办工厂,鼓励士绅投资工商业,这就是朕的想法。”

    旧有的观念让黄立极下意识的说道:“可是天下财物总是有个定数…”他旋即又住了口,似乎又想到了些什么。

    朱由检则迅速接过了他的话头说道:“不错,如果我们按照土地产出来衡量,一块土地的产出物质终究是有上限的,因此耕地面积不变,产出也很难有大的变化,这也就是所谓的天下财物都有定数,有多少土地就只能养活多少人。

    可是天下之外呢?自古以来大家说的天下就只有中国之地,然而到了今日,就算是一个市井之人也知道,中国虽大,但和世界相比也不过是极小的一片土地。以今日的航海技术,连万里之外的欧洲都能远渡重洋来于我国贸易,而同我国不过隔着小片海域的朝鲜、日本、琉球、台湾、东南亚诸岛及中南半岛等地,我们却依然维持着唐宋时期的交往频率。

    以创造的物质财富相比较,一名北方的农夫大约能养活8-9人,但是一名工人却能养活40人。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够将东西两洋变成大明的内海,那么光是依靠工业品对农业品的交换,我们就能养活整个北方的失地流民和灾民。

    一旦这些流民和灾民能够转化为工厂的工人,那么他们就不是朝廷的包袱和地方上的治安隐患,而是为我大明创造财富并稳定社会的支柱。”

    黄立极听到这里也不由微微点头,最先遭遇北方流民威胁的,自然就是北方的士绅。所以相对来说,支持朝廷改革的士大夫们,也多出自北方各省,毕竟他们是王朝走向衰败时最先受害的群体。

    如果能够将北方的流民都安顿下来,黄立极倒也不用再发愁,当交通设施、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减少投入时,那些以工代赈的工人们再次变成地方上的流民了。在挽回国运,让社会重新稳定下来的问题上,黄立极倒是同崇祯保持着同一意见的。

    不过他很快又向崇祯询问道:“臣是支持陛下扶持工商业的主张的,可这和陛下写一文,又有什么关联呢?臣以为,扶持工商业,并不需要去动摇夫子所建立的伦理纲常之序啊。”

    朱由检再次陷入了漫长的思考,之后他才斟词酌句的说道:“农业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一块土地的产出是有其上限的,而投入也同样是有着上限的,超过投入的上限是不可能有所回报的。

    但工业的生产方式却并非如此,只要有足够的原料和销售市场,不管你投入多少资本,都能够获得同样的回报。这也就意味着,过去传说中的富可敌国、富可敌城的豪富,今后将会大量的出现。甚至于今后有人拥有的财富超过皇室,朕也不感到奇怪。

    农业生产的时代,哪怕是并州连郡的大地主,他所能够动员起来的人力和资源,也是无法和朝廷手中握有的资源和人力相比的。

    但是在工业发展的时代,大工厂主能够动员起来的人力和资源,未必会弱于一个小国。一个后金都已经让我大明如此焦头烂额了,若是国内有那么十来个类似于后金的势力,朝廷又要拿什么去对付他们?”

    黄立极听的顿时一愣,不待他说些什么,朱由检又接着说道:“在新的生产方式兴起之后,过去那种鼓吹人身依附关系的学说自然是要被淘汰的,否则我们就是在给自己挖掘墓『穴』。

    工业生产虽然能够创造极大的财富,但是工厂主和工人并不是一伙的。虽然有些人还在试图用地主和佃户的关系,来套用工厂主和工人之间的关系,试图建立起工人对工厂主的人身依附关系。

    但两者之间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首先土地是不可消灭也不能凭空产生的生产资料,它只能供人去占有。佃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