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96章 柳如是初见钱谦益(第2/3页)  挽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颇有抱怨之意,但却被孙之獬抓住了痛脚,直接将他赶出了京城。之所以孙之獬对他下手,主要还在于阮大铖想要活动着顶替了他的位置。

    离开了京城之后,阮大铖又发觉了身在京城的好处,但是想要再回去就没有这么轻松了。因此他才希望能够同钱谦益搭上关系,为自己返回京城铺平道路。

    这画舫之上自然还有陪客,一位便是因南京科场案而失意的张溥,一位便是前大同知府马士英。前者和阮大铖相识多年,而后者则是阮大铖返回南京时结交的好友。和阮大铖一般,这两人也是极为期待今日同钱谦益一会的。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这句话正好如实描绘了张溥现在的处境。原本如日中天的复社领袖,因为一桩莫须有的科场弊案就翻了船。而之前不过是他身边陪衬的夏允彝,现在却成了名满天下的年轻士人楷模,这种失落感是不足以为外人道的。

    最让张溥感到忧心的是,他担心此后这桩弊案会跟随他一辈子,最终让他变成流落于江湖的唐寅第二。想要解开这个死结,光凭读书制艺是不可能的,需要朝中有权势者的援手,否则他就是被众人打压的对象。

    到了这个时候,自视甚高的张溥,也不得不放低了身段,向钱谦益这位老前辈低头了。虽说钱乃是江南文坛领袖,但是在曾经的张溥眼中,钱已经是一个过了气的人物,掌握大明文脉的,还是他们这些复社士子。

    至于马士英也是寄希望于今日,能够借助钱谦益的力量翻身。他自万历己未中举而踏入仕途之后,倒也算得上一帆风顺。凭借着自身的机敏和才干,连天启年间激烈的党争都躲避过去了。

    可他最终还是栽在了一桩军粮案子里。大同身为九边重镇,城内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供应边军的粮仓。过去这些粮仓自然是归地方管理,其中的贪腐舞弊可谓是黑幕重重。会做官的马士英自然不会去捅破这个黑幕,他也只是遵照着旧俗拿了自己应得的一份。

    但是总参谋部成立之后,这些粮仓就要被移交给军队,看着来势汹汹的总参谋部代表,马士英还没想好要怎么应对,管理粮仓的小吏就已经手忙脚『乱』的放了一把火,伪装成粮仓被烧毁的假象。

    这样拙劣的计谋自然是瞒不过别人的眼睛的,放火的小吏很快就被追查了出来,如果不是主持申办的此案的官员只要求他们退赔粮食,估计光是这件案子就能让大同一地数年难以恢复生气了。

    马士英到处支借银两交出了赔款的数目,方才得到了保留士籍,免去官职的处分。离开大同之后,他就在南京居住了下来,希望能够从这里寻找起复的机会。一来二去就同阮大铖熟悉了起来。

    阮大铖、马士英、张溥三人一边在船上漫不经心的谈话,一边等待着钱谦益和汪然明的到来。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三人方听到楼下舟子一声呼应,显是有小船靠了上来,三人方才相视一笑,纷纷起身下楼迎接。

    秦淮河的主要水源有二:一为句容河,一为溧水河,两河相会于南京西北后才称秦淮河。秦淮河作为沟通太湖和长江的水系,此时正是河道宽阔水量充沛的年代。也正因为如此,秦淮河上才撑得起如此之多的楼船往来。

    这些楼船多以二到三重为主,不过由于船只重心太高,便只能在秦淮河这等风平浪静的河流内巡航。不过夏日坐在楼船高处,白天凭栏观望景『色』,夜晚欣赏歌舞,却是南京权贵赖以消暑的最佳选择。

    金陵『妓』家群起效仿,久而久之便有了这一河的金陵风月。阮大铖身家豪富,所置办的这艘画舫虽然不及几家出名的楼船,但是用来招待十几二十名宾客也是足够了。

    当钱谦益被引上二楼时,便看到一侧站着七、八位大小佳人和三、四位乐师,他也只是点头一笑而已。

    这些阮大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