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71章 大明对于东亚的影响(第2/3页)  挽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阳城。这只朝鲜新军的训练和指挥权力都被交给了大明的朝鲜大臣祖大寿,朝鲜各道水师也被统一为朝鲜海军,林庆业被任命为朝鲜海军大将,负责指挥这只海军。

    而沈器远则代表朝鲜王国和大明中央银行、四海贸易公司的代表签订了一揽子的经济援助协议,以朝鲜的开矿权、海关税收及盐税为抵押,向大明借款白银300万两,约450万大明元,以修建大明的基础设施及各种工矿企业。

    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基础设施,便是京釜铁路的修建。修建这条铁路的目的,便是联通汉阳同釜山,更是确保庆尚道的义兵能够快速移动到汉阳,以确保出身庆尚道的沈器远,能够借用家乡的势力对汉阳城加以影响。

    此时在大明国内,一两黄金大约价值21块大明银元,纸币的话则需要25元。而大明借出给朝鲜的贷款正是纸币,这些钱事实上并不会流入到朝鲜国内,而是直接在大明国内变成各种物资再运输到朝鲜。

    应该说沈器远并不介意这种支付的方式,以他对朝鲜官僚的了解,如果是输入货币的话,这笔借款估计会有一半以上落入到各级官吏的口袋之中。他唯一感到不满的是,大明银行给出的借款居然还要利息,虽然只有六分,也实在有违他对于大明的上国印象。

    就在朝鲜人积极的准备改革,试图找到一条富国强兵之路时,日本东、西幕府各自主导的改革,终于开始有了一些起色。

    严格的来说,和江户幕府只追求军事上的变革不同,由叶雨轩主导的大阪幕府,则试图从经济到社会进行全面的变革。叶雨轩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日本和中国的诸多风俗相近,在日本进行的改革试验,只要稍加变化就能在中国实施。

    在崇祯眼中,日本就是一处社会变革的试验场,某些在中国暂时还不能实施的政策,在日本先行试验,然后吸取教训再用于国内,显然更能缓和国内的矛盾。

    不过崇祯只是想在大阪地区进行社会实验,而叶雨轩和那些日本藩士在看到了大阪地区的快速发展之后,却试图想要推广到整个西日本地区。作为大阪总督和东海巡阅府的高级官员,叶雨轩等中国官员已经把日本视为了大明的地盘,他们迫不及待的想要把西日本地区消化下去,从而为东海巡阅府扩充出一个坚实的基础。

    毕竟此时的东海巡阅府已经把目光转向了美洲,那里的皮毛贸易和墨西哥出产的白银、黄金,已经让许心素和四海贸易公司的商人们垂涎不已了。

    但是从中国出发前往美洲的航程实在是太远了,且迁移大明人口前往美洲,公司对于这些大明人并无绝对的处置权,这些人口抵达美洲西海岸之后并不愿意听从于公司的命令去狩猎,而是喜欢自己找块安全的土地开荒,以产出来抵消自己的船票钱。

    开垦美洲的荒地对于大明来说是一个极好的选择,这意味着大明能够在北美西海岸扎下根来,并为后来者提供足够的粮食和物资。但是对于商人们来说,这却是最坏的选择,因为只有皮毛才能为往返太平洋的贸易航线带来高利润。

    商人们想要更多的皮毛;东海巡阅府则希望更深入的探索美洲内陆,甚至是翻越落基山脉以东地区,从而扩大对美洲的控制疆域;至于日本各藩的领主,则想要尽可能的送走自己领地内的浪人和破产农民,以防止发生民众暴乱。

    在三方的一拍即合下,前往美洲的船只开始带上了日本浪人、贫民,这些日本人不仅服从性强,且吃苦耐劳的程度并不亚于大明的农夫。更妙的是,没人会关心这些日本人的生死,所以船只可以塞下尽可能多的日本人,从而增加运输能力。

    同样大小的船只,装运日本人时,往往能够达到装运中国人的一倍以上,这也使得航行过程中的死亡变得平常了起来。运到美洲西海岸的日本人,需要为大明服役5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