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41章 上海(第2/3页)  挽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码头的轮空。

    苏州河以南的土地已经比开埠的时期上涨了十倍,这使得后来者不得不越过苏州河购置土地修建库房。于是原本苏州河上的一座石拱桥和一座木桥,现在已经变成了五座桥梁沟通两岸。

    上海的官员和市民都埋头于经济建设之中,试图为这座城市和自己创造更好的未来,哪里还顾得上去理会一场政治斗争。

    八月十二日,是宋应升和马士英交接完成的日子,也是苏州河第六座桥梁,外摆渡桥落成典礼的日子。

    外摆渡桥位于苏州河河口,也是仿照滦河大桥修建的第二座铁桥。下部结构为木桩基础钢筋混凝土桥台和混凝土空心薄板桥墩,上部为全铁结构铆接桥梁,采用的是来自于大冶铁厂的熟铁,总造价为25万元。

    这座铁桥和滦河大桥一样,都代表了大明目前最尖端的工业能力,也意味着铁桥的修建技术开始逐渐成熟。

    外摆渡桥的建成,不仅方便了两岸百姓的往来,重要的是铁桥21米宽的桥面,也足以修建两条有轨马车,使得两岸的货物往来可以直接进行运输了。

    宋应升替外摆渡桥书写名字时,认为桥名过于直白,于是将摆改为白,这座铁桥于是就变成了外白渡桥。

    他参加了外白渡桥的落成典礼之后,便要准备坐船前往青岛,然后转乘铁路前往北京。不过看着身后这些宽敞的街道和那些鳞次栉比的建筑,宋应升心中顿时生出了一丝不舍。

    几乎这里每一条街道的建设,他都一一参与过规划,如今要离开这里,就好像要将自己的孩子丢下了一般。

    陪同在宋应升身边的马士英却是一脸的踌躇满志,宋应升过去近十年为上海打下的基础,显然给他搭建了一个可以大展拳脚的舞台。

    马士英虽然不是什么出色的商业天才,但是看着这些走在街头的上海市民,他也知道这座城市已经处于经济腾飞的边缘了。他所要做的,仅仅是将宋应升已经制定好的城市规划继续执行下去就是了。

    马士英可不是那些没有受过挫折的年轻才俊,非要推翻前任的布局,自己另起一套才能展现出自己才能的想法。他并不介意摘取宋应升种下果树的果实,好让他借着这个机会更上一层楼。

    在宋应升依依不舍的观看着自己建造起来的上海时,客船码头上,张献忠等数人也正向前来送行的上司和同僚告别。

    太湖匪盗案之后对城市无业游民的打击,使得张献忠一直在江南各地奔走着。老实说,他虽然当过捕快,但自从入了锦衣卫之后,对于这种抓捕无业游民的活计就不怎么感冒了。

    是以收到京城的调令,要求他返回京城,然后准备前往哈密担任哈密屯田军队的军法官时,张献忠的心情还是很轻松的。只不过他的义子张能奇就有些不开心了,跑去哈密屯田怎么比得上在江南督促办案舒服。

    但是畏惧着张献忠的他,也只能眼巴巴的把江南的景致记在了心里,然后跟着张献忠上路了。

    对于张献忠这位办事出色的部下,已经升为锦衣卫指挥使的赵一玮倒很是看重,不仅亲自前来送行,还封了一包厚厚的程仪给他。

    赵一玮将张献忠拉到一边对他说道:“张千户,你此次前往西域实是一次极好的机会。根据我得到的消息,哈密屯田不过是一个开始,乃是为我朝收复天山南北建立一个根据地。

    屯田军估计今后会变成野战军也说不准,只要你能够在哈密立足,也许未来就能够再上一层楼了。

    我希望你记住,不管你到时还在不在锦衣卫的名册上,你也是我们锦衣卫的人”

    张献忠立刻恭顺的回道:“赵指挥使请放心,不管卑职身在何处,也不敢违背锦衣卫和赵指挥使的命令的”

    赵一玮面带微笑的接受了张献忠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