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66章 光学电报(第1/3页)  挽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3步兵师的参谋会议结束之后,实习参谋陈万新便接过了上司签发的文书,然后从大榆树堡师部借了一匹马赶往了义州。

    大榆树堡到义州约30余里,骑马大约3一4个小时。正值秋末时节,阳光也很明媚,道路两边收割完成的田地带来了良好的视野,使得远处的风景都显露了出来。比起春季的繁花似锦,其实辽东的秋季同样也是色彩缤纷的。

    特别是本地原生态的树林,因为各种树木自然生长的关系,在这个季节中呈现出了绿c黄c金c红等不同的色彩,远远看去犹如一幅自然生成的西式油画,实在是令人赏心悦目。不过陈万新并无暇顾及这些风景,只是一心向前赶着路。

    当陈万新抵达义州城时,天色还不算太晚。和过去相比,义州城显然繁华了许多,特别是当铁路延伸到义州之后,义州城和关内的联系也就更为紧密了。关内的日用品通过运费低廉的列车大量的运到了义州,而义州附近的蒙古部落也因此能够将自己的收获在义州换成日常所需的物资,义州也就成为了关外另一个同蒙古部族贸易的终端市场。

    义州城的经济繁荣不仅给当地的驻军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障,也吸引了不少商户和公共服务部门的进驻。比如邮政所就已经提前进驻了这里,陈万新入城后只是想了片刻,便拉着坐骑拐去东四街的义州邮政所。

    作为一个经常前来此地寄信的常客,陈万新对这里显然熟悉的很,他把身后的坐骑交给邮政所外的门子后,便推门走了进去。门还没有完全开启,他已经忍不住大声叫道:“老黄,你上次说的那个信号机能用了吗?”

    义州邮政所并不大,这里原本就是一个旧商铺改建出来的,前店后院的格局。前面用来接待寄信的平民或军人,后院则是邮政所职员居住和存放邮件的库房。

    和义州城其他商铺有所不同的是,邮政所的地面全部拼砌了福建产的瓷砖,墙上还镶嵌了许多半身镜子,屋顶还吊起了天花板,隐盖掉了屋顶的梁架结构。由于挡住了屋顶的明瓦,因此大白天房间内也需要点起煤油灯。

    但是因为地面上的瓷砖和墙上镜子的反光,邮政所内部反而比采用自然光的商铺更为亮堂。据说在京城某些绸缎庄子已经开始采用了这种商铺装修办法,灯光下的绸缎比在阳光下更为华美,也更能打动那些小姐夫人的购买欲望,让不少先行者大赚了一笔。

    当然,这种新式装修法的推广,也导致了福建c广东等地的建筑陶瓷业的兴起。这两地的陶瓷业者开始专攻建筑陶瓷和卫生洁具,不再同景德镇争夺餐具瓷器的制造,这也进一步造成了陶瓷业的产业分工。

    研究陶瓷产业而出名的福建巡抚宋应星,也因此大受福建c广东陶瓷业者的推崇。而京城玻璃业和化工产业的发展,也使得镜子的造价急剧下跌,使得普通人家都能够用得起十年前被视为奢侈品的玻璃镜子了。

    至于天花吊顶使用的装饰板材,则进一步促进了木材加工产业。木材加工产业的扩大,反过来又刺激了水力切割机和蒸汽机带动的板材切割机的推广使用。通过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平民化产品,大明的工业正一步一步的夯实着自己的基础,积攒出了工业革命所需要的大量资本。

    不过身处这场变革中的普通百姓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只是感觉自己的生活是越来越方便了,而城市里的钱也越来越好赚了。许多读过书或是参过军的年轻人开始拒绝过和祖辈一模一样的生活,想要到外面去看一看世界,从而换一种活法。

    在崇祯十二年,大明的普通百姓终于有了想要睁开眼睛看一看世界的想法,这种离经叛道的思想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不过在今日的河北地区来说,这却是一种渐渐兴起的潮流。

    而交通设施的改善,警察制度的建立,各地邮政所的开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