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79章 营口七(第1/3页)  挽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洪尼喀毕竟是老了,拖着伤病的体支撑在这里,已经是他所能够达到的极限了。再要他如从前年轻时那样,亲自发号施令整顿部队,已经是不现实的事了。

    更何况,没有平时cāo)练培养起来的团队默契,指望临战前依靠军官们的马鞭和棍棒整理队形,无疑是一件相当耗费精力的事。

    明军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整理好队形出击,依赖的是一整士官体系,李岩发出的命令一层层的传达到如陈五一这样的棚目手中,然后这些最基层的棚目能够准确无误的去执行这些命令,却不会发生歧义,这就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成就了。

    因为光是让这些基层军官们能够快速了解传达下来的军令,就需要各种标准化的术语和战术指令。只有这些基层的军官们正确了上面传达下来的军令,他们才能把统帅的意图传达给士兵们,最终完成军令想要达到的效果。

    过去明军作战时,将领为什么喜欢使用家丁去领兵,其实便是在于这一点。和朝夕相处的家丁相比,那些军中的军官反而对将领显得陌生,这些家丁熟悉家主的格和说话方式,只要家主稍稍提示一下,他们就明白自己应该干什么。

    努尔哈赤创建八旗制度,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未尝不是对于明军传统组织的一次改革。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这种三级指挥系统极大的简化了军令传述路程,从而保证了八旗军在战场上能够及时得到统帅的指令,却不易出错。

    不过满人依靠简化指挥系统来加强统帅对于军队的战时控制,虽然效率是提升了,但是对于军队统帅的个人能力要求就会极高。

    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统帅发布的命令如果不够简洁扼要,那么对于底层军官来说,很容易会出现错误。而在战场上出现错误,这无疑就是失败的开端。

    就好像努尔哈赤去世之后,黄台吉第一次领兵伐明,就无法顺利的指挥八旗将士按照自己的指令去作战,从而在锦州城下受到了挫折。

    这不仅仅在于八旗内部派系的勾心斗角,也在于黄台吉的军事指挥才能确实不及努尔哈赤,导致他发出的指令无法被底层将士理解,最终落实不下去。

    而在明军这边,旧军队体系臃肿的指挥层级,也同样被视为一种弊端。不过明军这边并没有像努尔哈赤这样,直接大刀阔斧的把军事指挥层级砍到只有三级。

    明军采用了师团编制和士官体系,再加上参谋组织,从而砍掉了朝廷和文官对于前线军事指挥的多重干涉,确保了军令的唯一。

    师、团、营、连、排、班,六个指挥层级,固然是比后金的指挥层级多了一倍,但是明军采用了培养士官和军官的方式,确保了各级指挥官都具备了一定的指挥才能,再加上标准术语和指令的使用,使得明军的基层军官也能够很好的理解自己的任务。

    从双方的军队组织来看,明军显然已经进入到了另一个层次,不再依赖于统帅的个人能力来维持一只军队的战斗力了。

    反观清军这边,依然没有摆脱旧军队组织的形态,军队的战斗力始终局限于统帅的个人能力之上。

    洪尼喀自从调任营口以来,就很少和部下们一起cāo)练了。这也使得他和新部下的关系不如以前的老部下亲密,而他的新部下也很难了解上司在作战指挥中的习惯。

    特别是近一两年,随着洪尼喀年轻时的伤病复发,需要静卧养伤,双方之间的接触就更少了。

    因此遇到这种突发的事件时,洪尼喀才发现自己的军队居然是如此的散漫,连列个阵型都列不好。

    让他更觉意外的是,图鲁什带着部下去冲城,不仅没有试探出明军守备的弱点,居然还被城内的明军反击了。而图鲁什居然没有站稳脚跟,趁着这个机会反攻入城,反而被明军追杀着逃向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