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00章 借助舆论(第2/3页)  挽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人回到城之后,还是有一大半的人都偷偷去见了明军的军官,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汇报了去。

    清军首日攻城之后,因为伤亡惨重而导致士气低落,黄台吉同诸将争吵结果气晕昏倒,暂时无法视事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明军将领的耳。对于这样的消息,孙传庭等明军将领还是有些半信半疑。

    不过随着双方尸体交换完成重新开战,清军连续几日的进攻都是士气低迷,甚至有几次连营口的城墙都没接近,进攻部队这么在明军一轮炮击下崩溃了。清军的这种表现,终于让明军的将领开始相信,清军内部也许真的出了什么问题,否则这些清军士兵的士气不会如此低落。

    而在清军这边,换了普通将领服饰的黄台吉,每日只带着几名侍卫在战场一角观望攻城的进展,对于清军的颓废表现,不仅不以为怒,反而连连点头称赞,认为这正是他想要的效果。

    为了让明军坚信不疑,这些进攻的清军自然是要伤亡不小的,当然黄台吉也不会拿满人的性命去如此浪费。多尔衮从左近搜罗来了汉人和朝鲜人,并给他们剃头换八旗的铠甲衣服,然后以小股八旗将士督促前,虽然在明军的大炮下死伤不少,满人却没什么损失。

    而这些汉人和朝鲜人被迫阵,他们在进攻的无序和胆怯,却正好可以用来欺骗城的这些明军。在这些汉人和朝鲜人不断在炮口下死去的同时,在黄台吉的亲自指示下,一些汉人正不断的逃向锦州,并顺便把他们听到的关于营口大捷的消息传到辽西和关内去。

    在范程等汉官的积极策划之下,明军在营口挫败大清汗王亲征大军的消息很快传回了关内,这个速度甚至没孙传庭从海送回的消息慢多少。河北、京城的百姓、人士大夫们皆是精神大振,接连街头巷尾的市井小民都认为规复辽东失土的日子不远了。

    这场胜利固然是激起了民心士气,但也不可避免的助长了一些人的盲目乐观主义,不少人更是喊出了要全线出击,一举收复沈阳的口号。

    近卫军所受到的赞誉更是空前绝后,领军出征的孙传庭更是成了街头说书人口的武穆再世,戚少保第二。至于朝的官们,对于这场突入其来的胜利也是有些措手不及,一时起了许多心思。

    近卫军出击辽东,内阁诸大臣自然是知晓的,不过之前总参谋部说的很明白,是趁着沈阳没有防备去攻一攻营口,把沈阳的清军吸引到辽南,好让总参谋部放手解决衮楚克台吉和阿敏两人通敌一事。

    因此内阁诸位大臣们对此也没怎么放在心,他们只求不要再闹出一次柳河之败,坏了当前的大好局势成。也因为孙承宗当初有柳河之败的先例,所以这次内阁诸臣根本没想去分什么功劳。他们潜意识的认为,次渡条河流都不成功,这次要跨海攻击营口,恐怕结果也不怎么妙。

    正因为怀抱着这样的心思,近卫军成功攻下营口时也没多少官员去向皇帝报喜,大家都认为只有等近卫军成功撤回来,这次的作战才算是圆满结束。但是谁能够想到,这一次军队居然这么争气,连黄台吉亲自带领的大军都击败了。

    这可不是军队传来的捷报,对于明军自己的报捷,官们都是要打个折扣再看的。这是从辽东逃回的汉人口传回的消息,有几位甚至还是清国汉军旗的小头目。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这次大捷的消息会传播的如此之快,但是朝下倒是确定,黄台吉在营口城下受挫是一定的了。

    如此一来,出征营口的近卫军立下了一桩功。可这样的功劳怎么能够让武臣们独占呢?以御武可是官们的政治正确,虽说孙承宗、孙传庭这些官员也是官的一份子,但是在某些官员眼,他们已经半只脚踏入了武臣的序列,不能完全向着官们了。

    以前明军太弱,女真八旗太强,连孙承宗这等算是知兵的臣,弄了几年还是弄出了一个柳河之败。至于熊廷弼更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