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04章 忧思(第2/3页)  挽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拢来的蒙古人又越来越多,他生怕对方狗急跳墙直接下令把他们都给扣下了,因此才不得不直接现。

    而当他现之后才意识到一个问题,在衮楚克台吉控制的城市里抓捕他,要是他拉起嗓子直接喊上一声,恐怕他们这队人马谁也出不了城了。

    他为大明的边疆总督,若是被对方生擒活捉,那面子可就丢大了。而且他此次冒险入城,实际上是擅自做主,想要独占平息察罕浩特内患的功劳。

    毕竟按照皇帝和总参谋部的指令,他原本应该再等上一两天,和额哲等人会面后以朝廷慰问边地将士的形式入城的。有额哲这位察哈尔部正统继承人在场,迫使衮楚克台吉交出兵权应当不是很难之事。

    失去了兵权的衮楚克台吉,朝廷要他返回京城叙职,对方自然也不会作出什么反抗的举动来。只要当他到了京城,是圆是扁就是朝廷说了算了。

    但是在这个计划里,袁崇焕就彻底变成了配角,出尽风头的是年轻的额哲,这如何能够让他甘心。

    袁崇焕复起的时候还是想去辽东的,毕竟大明最强大的对手就是满清,在这个战场上是最容易立下功劳的。作为一个科举考试排名靠后的进士,如果走寻常路的话,袁崇焕这辈子最高能够升到一部侍郎,已经算是极了不起的成就了。

    但是凭借着敢为人先,敢出大言,敢破坏官场规则的胆量,袁崇焕短短几年内就走完了人家十几二十年的仕途。

    唯一让他感到遗憾的是,天启皇帝还试着用了用他,而现在这位崇祯皇帝却始终对他警惕的很,不仅不让他前往辽西整备军务,甚至连京城也没让他留,而是把他调来了漠南草原。

    原本他以为,虽然这里远离满清,但是朝廷想要吞并漠南草原,总还是有他的立功机会的。但是谁能想到,林丹汗这么不争气,跑了一趟漠北就失踪了,大明不费吹灰之力就吞并了察哈尔部,从而控制了大半个漠南草原。

    锦州-义州-龙城-察罕浩特-锡林浩特,直到漠北的乌兰巴托,这条北方防线的形成,算是彻底让他所在的丰大地区成为了一个较为安全的后方。

    对于其他的大明官员来说,这也许是一个好消息,但是对于袁崇焕来说,这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坏消息。这样一来,他岂不是要在丰镇养老了?

    虽说丰镇附近的草原景色极为秀丽,但这可不是袁崇焕想要的生活。因此当出了衮楚克台吉和阿敏同满清私下往来这档事之后,袁崇焕自然就感觉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这件事要是能够办好了,他也许就可以不用待在丰镇数星星了。

    但越是紧张就越容易出错,更何况他一时急还伪造了皇帝的口谕,这下他都不知道要如何向朝廷汇报这件事了。一想起那位年轻的皇帝陛下,袁崇焕就觉得头皮有些发麻。

    和这位皇帝相比,天启皇帝更像是一个胡乱发脾气的小孩子。虽然大家都担心皇帝边的九千岁会找自己的麻烦,但是却也没害怕到抛弃旧有的做官传统。

    毕竟阉党中人也一样是官场的一份子,除了政治斗争之外,他们遵循的也还是大明官场的做官传统。哪怕天启皇帝再怎么用边的宦官去监督地方,也无法让整个大明官场有任何改变。

    而年轻的崇祯登基之后,原本大家都以为这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皇帝,毕竟这位还及不上他的兄长天启皇帝,连正经的皇室教育都没有学习过。

    但令人跌破眼镜的是,正是在这位年轻的小皇帝手中,大明开启了十余年的改革运动。到了今时今,所谓的官场旧传统已经摇摇坠,那些青年学社出的官员,特别是从大学毕业的年轻官员,对于所谓的官场传统不屑一顾,他们正以一种全面革新的方式,取代着大明官场的传统。

    此刻就算是普通的读书人也看出来了,皇帝改革的继续推行,将会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