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15章 中亚形势(第1/3页)  挽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对于樊一蘅和那些犯了错误从中原发配来的官吏来说,费尔干纳盆地无疑是一片有待开发的沃土。虽然布哈拉人在中亚已经算是一个政治较为稳固的王国,但是在这些大明官吏眼中,此地的政治统治也还是太过粗糙了。

    若是将用兵打仗,这些大明官吏大约还及不上本地部族的一个小头目。但若是论如何治理地方收取钱粮税赋,估计费尔干纳盆地所有官吏加起来都不及一名大明官吏知道的多。

    能够被发配到军前效力的大明官吏,自然不是那些只晓得背的书呆子。他们或是犯了政治上的错误,和朝廷改革新政作对;要么就是犯了经济上的错误,贪污了手中经过的公款。

    这些人或许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他们的头脑和胆量却是不缺乏的。但凡缺了一样,都不会有勇气跑来军前效力,以换取仕途复起的机会。

    大明朝的官吏虽然不及大宋官员这么被优待,但是回到家乡也不失田园之乐,没有一定的勇气和才智,他们是难以下这样的决心,主动请求来到这离开中原万里之遥的地方的。

    对于这些官员来说,费尔干纳盆地是他们复起的一个踏脚石,此地的地方豪强同国内也无关联,最重要的是他们后就靠着当地最强大的武力,因此这些官员在当地的施政反而比在中原要放的开,不仅行政效率上去了,就是在政治上也显得极为清明,和他们在国内的表现不可同而语。

    当然,这并不是他们远离家乡之后良心有所发现,而是此地毕竟还属于交战区,如果不能够尽快安抚治下的民众并获得支持,他们的命就得不到保障,因此他们就不能不勇于承担责任,而不是像国内那样凡事以推脱为上策。

    另一方面,虽然他们依然属于大明的官僚体系之内,但是费尔干纳盆地距离中原实在是太远了,因此大多数事都是由督军樊一蘅直接作出决断,这使得官员们少了许多挚肘,可以安心做事。

    在这几方因素的合力之下,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虽然明军并没有继续向费尔干纳盆地以西拓展什么地方,但是这一盆地内部的主要地区都已经开始接受明人的统治了。

    费尔干纳盆地因为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千百年来有无数民族进入此地生活,因此这一地区的民众虽然排外却并不封闭,也容易屈服于外来的统治者。

    而且同叶尔羌人、吉尔吉斯人和蒙古人相比,大明的统治方式就显得温和的多了。在这样的对比之下,费尔干纳盆地的居民反而更乐意接受文化习俗完全不一致的明人统治者。

    于是一年不到的时间过去之后,以安集延为中心的明人统治区域不仅完全恢复了战争留下的伤痕,更是在大明商队的进驻下显示出了勃勃生机。

    大明商人支持了这场西进的战争,现在战争尚未结束他们却已经开始享受起战争红利来了。在大明军队控制下的地区,他们不再被视为可供当地领主盘剥的肥羊,过去加诸于他们上那些不合理的苛捐杂税被一一取消,而且他们还在大明官员的支持下获得了大片土地,从而可以用来修建自己的工坊和庄园。

    费尔干纳盆地本就是一个极为富庶的地方,当大明商人数量增加之后,本地的商业顿时就繁华了起来。这不仅使得本地居民获得大量物美价廉的大明商品,也令大明的统治者获得了大量的税收,从而极大的减轻了从叶尔羌汗国征集物资的负担。

    这一年联军的停滞不前,不仅没有削弱联军的战斗力,反而为联军在费尔干纳盆地建立了一个稳固的根据地。特别是随着大明对于吉尔吉斯首领克力奇·夏米尔罕诺夫的承诺兑现,将安集延北面的一大片土地划分给他之后,伊塞克湖附近的吉尔吉斯人便纷纷南下投奔大明,希望能够通过为大明作战而获得土地和财富。

    原本四分五裂的吉尔吉斯人,开始慢慢趋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