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测试数据显示,一座高度为100米的高层建筑,在无阻挡的情况下,烟气顺竖向管井扩散至顶层只需要30秒,瞬间整幢建筑即可形成“立体火场”。同时,国内现有最好的消防举高车只能达到50多米高,相当于十几层楼的高度(虽然目前有少数地区配备登高车辆达到80米c100米范围,但在全国并未普及),对高于其极限高度的楼层被困人员,消防队员无法利用举高车辆进行营救,而且利用水枪或水炮外攻射流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很不幸的是,上述两点本次火灾全部遇到,消防官兵到达现场首先尝试架设云梯上去,但失败了。而且网传的不让破门而入也可能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就是为了避免火势在楼梯井中快速蔓延,导致更加不可控制的火情,最终的图片也显示消防官兵是通过破坏客厅窗户和保姆房门进入的。这里涉及一个楼梯井火灾隐患的问题,消防单位表示,从外表看,高层建筑物都是由耐燃材料构成,其实内部可燃物很多,这些材料不仅容易着火,而且燃烧时还会产生大量有毒烟雾。虽然高层建筑不会燃烧,但当温度达到400—500c时,钢筋混凝土就会出现裂缝,使强度降低一半左右。此外,高楼内电气线路纵横交错,电器设备众多,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由于楼高,人员疏散和火灾扑救十分困难,往往会造成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
第二点我们关注消防安全在实际生活中的尴尬地位。说到购房的选择,大家首选的几个因素是得房率c房型和每平米价格,这个看起来很正常的选择其实与消防安全是有冲突的。现在的楼房大都采用板式建筑梯两户等风格,板式建筑在房屋的稳定性上比较差,而一梯两户在发生火灾时不利于人员的快速疏散,而且消防员和疏散人群逆向行走容易影响疏散效率。还有民众日常对消防意识的淡泊也造成了两个后果,一是建筑商在楼房设计时将消防的优先级放低,消防器材的放置位置c水压等偶尔会出现设计不当的问题;二是实际入住后,大家不注意消防通道畅通的维护,有时发生大火,消防车到后却无法顺利进入,也会耽搁宝贵的营救时间。这次火灾中发现窗户只能推开很短的距离就可见一斑。
第三点关注消防器材的日常维护和巡查机制。再好的基础设施失去了良好的日常维护都是空谈,关于这一点我还不是很清楚相关的细节。因为消防器材涉及一些专业培训,还要有一套专用的检测设备,那么到底日常巡查和状态保障等是怎样分工的,物业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只能说,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点,我们应该要特别关注它。
最后关注人们的消防技能。最基本的一点是对各种常用家庭消防器材的使用和不同火情下灭火方法的选择。更重要的是,突遇火灾后的应急反应和逃生技巧。在这次事件中,发生火灾之后,被困妈妈朱某是否积极迅速的采取了应对措施,对于营救成功率有很大的影响。火灾是从客厅的一本书引发的,客厅中还有一个书柜c沙发和其他可燃家具,火势是相当大的,而且靠近门口位置,直接封锁了朱某从门口逃生的通路。从最终火势扑灭后的情况来看,保姆房的房门位置没有着火,四人最后所在的房间有独立卫生间也没有着火。我在想,当时朱某不知有没有第一时间尝试将一床被子淋湿后穿过客厅到达保姆房逃走;有没有尝试用东西打湿后将所在房门封锁防止浓烟进入;有没有将所在房间的窗户玻璃打碎帮助烟雾快速散开;有没有打湿毛巾捂住口鼻降低烟雾直接进入呼吸系统等等。当然这些都无法还原,也没有得出明确的答案。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出现火灾后是否头脑冷静,这个是最重要的因素。
出现这样一场人间悲剧,需要改善的地方很多,很大部分是长期以来社会的演进的结果,治理它需要恰当的行政手段参与和长时间的推动,实在不是我所能考虑的。我就从一些个人就力所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