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一拾四章 日益分化的倭寇“赎罪团”(第1/3页)  位面商人之强国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ps:感谢读者大大“火药枪王”、“紫竹”分别打赏100纵横币,读者大大“暮已寒”投给天堂3张月票,以及“悠悠闲人n”大大投的一张月票,谢谢你们

    第一目标位面,1944年7月初,炎黄大陆辽宁省。

    辽宁首府沈阳市郊区,一处倭寇赎罪团集中管制生活区,其对外称呼“301号宿舍”。这里生活着大约三万多人的倭寇俘虏及工人,男人女人孩子的比例大体是1:1:1。因为靠近沈阳铁西区东方鲁尔工业区,所以这里的赎罪团成员,多是原来从倭寇来到炎黄的倭寇工人。当初倭寇政府为了逐步消化蚕食吞并炎黄东北,以及考虑到自己本国工人的工作积极性,特意分批派来了十数万携家带口的产业工人,此时“301宿舍”集中生活的,便是倭寇派来主要从事石油机械相关产业的工人。

    小鬼子虽然当初在炎黄大陆没有找到石油,但并不代表他们放弃在炎黄发展炼油工业。考虑到倭寇国土狭小的现实,以及石化产业的高污染性,根据东条英机内阁等人的构想,倭寇计划在炎黄渤海这一既有朝鲜半岛又有辽东半岛保护的安全海域内,建造一个临海的超大型石油化工基地。从而在其完工后既可以先依托东南亚的石油资源,将海运至石化基地的原油加工提炼,生产出满足倭寇驻扎在炎黄国内军队和联合舰队海军舰艇的需要,又可以同时省去二次运输如果在倭寇本土加工的话所要求的大批量油船需求。此外,东条等人并不真相信疆域辽阔的炎黄民国是“贫油国”的国际论断,他们坚信油藏肯定存在,只是自己暂时还没有找到。只有苦于战事,短时间内不能有充裕的时间及派遣大量人力物力去炎黄各地探测而已。

    不过一提起石油化工产业,后世主位面的炎黄国人大体都多少知道一些,诸如:石油是现代工业的血液、石油期货风险大利润高、炎黄发改委每次上调下调成品油价都牵动有车一族的心等等。但是更具体、细致、详尽的石油工业具体划分构成,恐怕很多人并不了解。

    在主位面后世,仅仅一个石油机械分支产业就是一个庞大的门类,它拥有十几万种产品,每一种产品都至少涉及一项生产工艺和设备技术要求。后世炎黄国内许多小企业主,依靠这十几万的商品石油机械市场,养家糊口并发财致富当然他们再肥也仅仅是喝口汤的水平,骨头和肉都被“三桶油”占去了:

    有的民营企业干最苦最累的铸造活,他们使用电炉,尽力确保1000多度的炼钢炉不出现安全事故但实际生产中,由于管理方式落后,安全设备、措施及流程名存实亡,炎黄国内小厂经常出现大面积烫伤甚至是整个活人掉进炼钢炉里的恶件;有的企业从事中间环节加工,它们买上十几台机床,然后购进毛坯件后进行机床精加工再贩卖;还有的胆大肝肥,敢想敢干,他们高薪从国企挖人,主攻钻机这一石油装备里技术含量最高、利润最高的部分。

    通过摸爬滚打,吃喝送贿,小企业主们个个练就一身社会上生存的好本事:他们会和电业局搞好关系,在工厂每月超高的电费支出上做些文章;他们会平衡质量和成本,保证出厂产品尺寸误差不会太大,但也绝不会精益求精;他们能保证合金成分该有的一定能有,热处理指标肯定正常,但会因为低售价而在产品寿命上找回成本。总之,经过十几年发展,民营老板们和三桶油巨头早已形成默契,巨头不干小件,小厂不干大件,楚河汉界秋毫无犯小件是工具类产品,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巨头们在成本上没有优势;大件则指管具、大型设备一类,需要大量资金、技术和专利,小厂干不来。

    在第一目标位面,由于大庆油田的提前十几年投产,所以对于石油机械类的产品需求是近乎无限的。虽然王凡依托后世巨大产能,可以保证百分百机器设备及零部件供给,但是无论出于何种考虑,在第一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