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四章(第1/2页)  牙痕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文正和晓涵两个人从山寨逃出来以后,和少庄主偶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和少庄主喝酒的时候,晓涵叹息一声。

    “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没有想到完颜将军会弃山寨逃逸。”晓涵觉得她为了留住完颜小白已是用尽了心机,没有想到完颜小白会置山寨义军弟兄的安危不顾不辞而别。三军火炮营一个归顺了成吉思汗,另一个不辞而别,蒙古大军一拥而上的时候,山寨很快失守了。“今日得遇少庄主,只能暂且歇息一番再作主张了。”

    “没有什么的,我平生喜好交结天下英雄豪杰,二们是当今人中龙凤,能来寒舍真是枉屈尊驾了。”少庄主说着端起酒碗,“来,我敬二位。”

    三个人喝得很尽兴,天文地理,无所不谈。喝到兴处,少庄主邀请文正和晓涵看了他的庄园。被大火焚烧后又重建的一些楼台榭庄散发着油漆味道,依湖而建的庄园看上去依然很美。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江水苍苍,望倦柳愁荷,共感秋色,废阁先凉,古帘空暮,雁程最嫌风力。故园信息,爱渠入眼南山碧。念上国谁是脍鲈江汉未归客。还又岁晚,瘦骨临风,夜闻秋声,吹动岑寂。露悲、青灯冷屋,翻书愁上鬓毛白。年少俊游浑断得。但可怜处,无奈冉冉魂惊,采香南浦,剪梅烟驿。三个人附庸风雅有了诗兴,少庄主没有想到文正和晓涵都是精读诗书的人。

    “晓涵姑娘也是大家闺秀,要不是多事之秋,我和晓涵姑娘也许已结伉俪了。”文正这样说着分明带着一些酒意,他醉眼朦胧地看晓涵一眼,“我是对她说过的,在八百年后,还有一个晓涵姑娘呢。”

    “文正兄,你学过玄黄吧。”少庄主虽然觉得有些晕,但他并不认为自己喝多了,听到文正提起八百年以后的事,他笑了笑。“三国时是有个诸葛亮能前算一千后推八百的,当下,怕是没有这样的奇异之人了。”

    “少庄主,文相公想必是喝多了酒,不要听他信口雌黄。”晓涵嗔了文正一眼,“初见少庄主,便如此口无遮拦,知道你的明白你是心直口快,不知道的,还不把你当作疯子。”

    “不妨事的。”少庄主哈哈笑到,“我生性洒脱,避性野逸,和我处长了,你们会知道,我也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

    “这样最好了。”文正叹息一声吟到,“烟水阔,高林弄残照,晚蜩凄切。碧砧度韵,银床飘叶。衣湿桐阴露冷,采凉花、时赋秋雪。叹轻别。一襟幽事,砌蛩能说。客思吟商还怯,怨歌长、琼壶暗缺。翠扇恩疏,红衣香褪,翻成消歇。玉骨西风,恨最恨、闲却新凉时节。楚箫咽,谁倚西楼淡月。”

    庄园的树叶的颜色非常有趣,远处的几株枫树布满了火一样红的枫叶,近处地上是一片片黄叶,仿佛是一块巨大的地毯,紧紧地盖在地上,文正踩上去的时候有种软绵绵的感觉,很舒服。放眼望去,前方的小路被落叶打扮得如金子一般耀眼。走进后花园,几个家奴正在忙着采摘果子,那红通通的苹果,黄澄澄的鸭梨,金黄的桔子,月牙般的香蕉,酸里带甜的山楂,还有那圆圆的枣儿、红红的柿子,都摇晃着脑袋、你追我赶地从树上跳下来,蹦进了几个家奴的篮子里。望过去,苹果红着脸低着头,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忙躲到枝头。梨树挂起金黄色的灯笼,葡萄伙伴搭成了一座珍珠楼。

    天空像一块无比巨大的蓝宝石,太阳就像嵌在蓝宝石上的一颗发着金灿灿光芒的珍珠。小路两旁整齐地栽着紫荆树,它们脱下了翠绿的夹杂着紫红色的夏装,换上了金灿灿的夹杂着绿色的秋装,好像在迎接秋姑娘的到来。一阵秋风轻轻拂过,枯黄的叶子从树上打着旋儿飘落下来,像一只只黄蝴蝶在空中跳舞。紫荆树两旁的菊花正在迎风怒放,好像在说:“秋姑娘,谢谢你!是你把我们吹得更加灿烂。”瞧,它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