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节(第3/4页)  新唐?复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从根本上讲是徒有其名,并无其实。它不仅对富商大贾不起丝毫作用,反而因为朝廷实行减轻商税政策,使那些名不列市籍,身不在市肆的富商大贾们,不但不受贱商令的限制,而且利用有利的经济形势,大展宏图。因此,唐建立不久,商业就得到了蓬勃发展,商业资本迅速膨胀,以致出现了许多“其家巨富,金宝不可胜计,常与朝贵游”的富商大贾。也有了天宝二年,韦坚在广运潭展示特色商品之事,那数百船各郡特色之商物,琳琅满目,数不胜数,可见当时商品之丰富,工业之发达。

    发布贞观年间,颜师古为秘书少监引富商大贾为校书郎。校书郎一职,地位虽不高,但属清要,一般入仕都在举进士之后任。富商大贾入秘书省为校书郎,以商贾而入清流,可见地位已不一般。则天皇后时,张易之在内殿设宴,请蜀商宋霸子等数人入宫为博易的游戏。富商堂而皇之进入皇宫,没有一定地位是不可能的。虽然后来被抨击,但毕竟是进了皇宫,在“则天皇帝”面前抖了抖威风。到中宗时,贱商令已开始被卖官令所代替,其时用钱三十万“则别降墨敕除官,斜封为中书”,“遂使富商豪贾,尽居缨冕之流”。工商杂流竟能入仕,此时商人阶层已开始在政治上有一定地位。

    发布但商人地位的低下由来已久,司马迁曾说“行贾、丈夫贱行也”。士子学士以商人重利轻德,对商人的印象都不是很好。李此际的言语就代表了士人对商贾的看法。

    发布李复知道需要改变商贾在李心中不佳的印象,不然今后李彭想随其一起做事也有麻烦,便挖空心思,仔细斟酌,说道:“使君切勿此看。历朝历代,重农抑商都是有一定原因的,秦商鞅变法提出抑商,是因为其时秦国农人十分缺乏,已到了免征十年赋税招徕三晋之民“使之事本”的地步;另一方面,城市商业却很兴盛,所以商鞅要抑商使之归农本。而商鞅抑商政策的实质,一方面是发展官营商业,另一方面则在于禁止影响正常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奢侈品生产,以调整农商人口比例失调的矛盾。他说‘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这里的“末事”,是指那些奢侈品生产,而非一般的商业。对于商业,商鞅曾给予过充分肯定,他说‘农、商、官三者,国之常食官也。农辟地,商致物,官法民。’商鞅显然明白商业在流通方面的作用,认为它与农业、官吏一样,是国家不可或缺之物。”

    发布“到汉高祖刘邦下贱商令,还颁布了‘轻田税’令,中经惠、文、景诸朝,直到武帝时,还打击商贾,这是因为汉建立之初,万象凋敝,农人十分缺乏,农业‘户口不得而数者十二三’,经济衰败。可是,一些商贾和豪强却仍在兼并土地,掠夺人口,‘商人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所以才采取了抑商之策。但随着社会经济之恢复,抑商政策就逐步松弛。到惠帝、高后时,商人‘乘坚策马,履丝曳缟’已成合法。而我大唐实行的经济政策很是开放,朝廷实行减轻商税之政,正说明了我大唐对商贾并无抑意。”

    发布“商贾之重要性,毋须我多言。所贩商品,满足天下所需,使百姓生活有所改善,为国缴纳商税,自己也可赚钱,可以再用来为百姓做些实事,利国利民利己之事,为何不去做呢?”李复说到此处,看李脸上已是一副微笑的模样,知道他已接受自己的话,语气便一转,道:“况且我等为工为商,并非只为赚钱,这些都只是我们的一个手段,最终还是为了天下民生,为了我大唐的富强。比如要传行圣人之德,要借助书籍,但现今书籍的印制十分麻烦,若是我们改进印坊之工艺,使书籍印制简单方便,使圣贤之书大传天下,使人人能得而读之,岂不是强过一人终身为学,独自言传身教吗?”

    发布李听到此处,已从欣喜转为兴奋,向李复道:“李郎所虑深远,我所不及也。只是李郎所说书籍印制之改进,可是真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