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自立门户(上)(第1/3页)  新唐?复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送走了崔国辅,李复心中一直像缺了什么一样,觉得很是怅然。和李彭一起回到书房,翻了几页书,却怎么也看不进去。抬头看李彭,也是眼望着门外,心思根本没有在之上。便叹道:“没想到郎中这么快就身受贬谛,朝廷之黑暗可见一斑。”

    他说没有想到这么快,那自是知道崔国辅要有此事,但李彭没有听出他的话意,随口接道:“是啊,崔伯父一生清正善良,为人热忱,从来不与人为敌,想不到还是遭了奸臣贼子的毒手。”

    李复想了想道:“左右是难有心情看书,不若我们出去走走?”

    李彭喜道:“好啊,我心里也十分烦闷,出去散散心也好。”

    李复自来到这个朝代,一直就在留守府中,还从未出去过,此时勾起外出游玩的心思,倒颇有些迫不及待,当下就与李彭一起离了书房,一路向外行去。

    这时的洛阳城,在李复的脑海中,还只是历史书中的片言只语,和留守府中的这些建筑,并没有太多的直观印象。历史记载中的洛阳城,兴建于隋炀帝大业元年,唐时又不断扩大,逐渐形成周长五十二里,拥有百万人口的东方大都会。全城东临西涧,地跨洛水南北,是个南宽北窄的不规则长方形,有宫城、皇城,外廓城。城内设三市,比京城长安还要多一市。通远市南沿洛河,北傍漕渠,丰都市通运渠,大同市通通济、通津两渠,都紧邻可以行船的河渠,交通更加便利,市场也更繁华。城内共有一百零三坊,周围有坊墙,墙正中开门,坊内正中设十字街。城内街道纵横相交成棋盘式布局。

    唐初时,曾废东都之名,到太宗贞观六年称为洛阳宫,高宗显庆二年改洛阳为东都。后武则天临朝听政,光宅元年改东都为神都。天授元年,武则天正式称帝,改唐为周,即以神都为周都,并“徙关外雍、同、秦等七州户数十万,以实洛阳”。中宗复位后,仍改神都为东都。总的来说,唐代洛阳和长安的地位同等重要,甚至有时超过长安,也是其十三朝故都史上的鼎盛时期,有上阳宫、明堂及邙山翠云峰上的上清宫,都是最为辉煌壮观的建筑。唐高祖和唐高宗都常往来于东都、长安之间,称两京为“东西二宅”和“东西两宫”。

    隋炀帝在营建东都的同时,在大业元年三月,即动工开凿运河。运河修成后,自洛阳,西到长安,南到杭州,北抵涿郡,东至海,水路运输四通无阻,使洛阳的交通更加方便,经济更加繁荣。正因这样的位置,洛阳设有多处粮仓,如城东北部设有大型官仓含嘉仓,计有窟穴四百余座,每窟穴储粮多者达万石以上,此外还有洛口仓、回洛仓等,负责为京都和国家储存或转运粮食。

    唐代的洛阳还是丝绸之路的东端,又是水陆交通的枢纽,外国商人经由广州、扬州而抵达洛阳,然后再去长安。除去以上种种,洛阳当时的佛教也极为兴旺,白马寺、风穴寺等早已辉煌许久,而龙门石窟也正在继续建造,还有城西方圆两百里的西苑,把这一切加在一起,可以想像当时洛阳的盛况。

    出得府院,拐出一条街巷,李复便望见西北方向一座硕大辉煌的宫殿,青砖碧瓦,在自己那时代难以一见的纯净的蓝天白云之下,竟如仙境中的天宫一般,不禁一下子就迷醉之中。

    李彭见他望着那宫殿很是痴迷,笑道:“那便是宫城内的乾阳殿,算是宫城内最高的一座殿堂了。”

    李复读过介绍长安与洛阳两都的历史资料,对其建筑介绍也有印象,知道当时的壮观富丽,但如今亲眼看见,却仍深深的为之震撼。

    一时之间自己脑子里一片空白,竟找不到什么合适的词语来形容这面前的壮丽与辉煌,听了李彭的介绍,又站立了片刻之后,才依稀想起史书上的一些记载,说这洛阳的“宫城内殿堂错落,主要有乾阳殿、大业殿、文成殿、武安殿等。殿庭周围遍种批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