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回到府中,却又见院中好几辆马车正在卸东西,少华上前接过李复手中的书册,笑道:“阿郎,你可见过大食人?”
李复随口道:“倒是见过几个大食的商人。”说着心下却疑惑,难道府里来了大食人?
少华挠头自语道:“怎的阿郎什么都知道,什么都见过。”
李复微微一笑,并不理会,还未走得几步,就见屋子里转出一人,笑道:“二哥别来可好?”
李复脸上顿是喜色:“彭儿回来了!”
原来三月之时,也就是张彖来后不久,李彭思念家人,毕竟他以前从未长期出过家门,来到长安大半年,这思念之心一起,便有些坐立不安。李复看了出来,问明情况,便要他回去住一段时间,自己独自在这个时代,对家人的思念还毫不减弱,更别说年轻的李彭了。
于是李彭便辞了众人,回归洛阳,想不到才两个月,就又跑了回来。
“你怎么不多住些日子,使君可好吗?”
“多谢二哥,父亲很好。他还老是说起二哥呢,说二哥果不是常人,供奉翰林、判度支事,日后必然更有作为呢。”说了这么几句,李彭又神秘兮兮的道:“我之所以赶紧回来,是给二哥送一份大礼。”
李复有些摸不着头脑:“什么大礼,如此神秘?”
李复先是掏出一封信来:“这是崔伯父的书信,他说木棉长势甚好,看来丰收在望了。”
“这不算什么大礼吧。”李复接过书信。
“自然不是这个。”李彭说着拍了拍手,自屋中走出五六个穿着一般匠人服装的外国人,一边双手交叉胸前行礼,一边生硬的说道:“东家好。”
李复不禁绝倒,也用相同的阿拉伯礼节回礼,向李彭笑道:“你这是演的哪一出戏?”
李彭笑道:“这是从大食来的什么玻璃工匠,是李昭明要我把他们带来的,路上怕他们太过显眼,就给他们改了装扮,不过这问候吗,却是那少华适才教的。”
少华在一旁伸伸舌头:“他们几乎听不懂我们的话,我教了好一会儿他们才学会的,还说的不好。”
李复笑着对少华道:“若要你学说他们的话,恐怕你也学不好。”
李彭又道:“我听李昭明说,他们是两位大食商人请来的,许给了不少好处。那两个商人从咱们那里购了不少便宜货,李昭明还给他们承诺,说到八月以后,便可以市价的一半来购白叠布,把他们高兴的,眼睛都笑的快要找不到呢,是不是让他们捡了大便宜了。”
“捡到大便宜的是我们,以前的承诺要算数的。”李复望着他们:“不过语言不通可是个问题。”
“哦,他们里面有一个略能听懂我们的话,我问过他一些事情,差不多还算明白。”
“如此甚好,马上着手建玻璃工坊,这可是大利所在啊,甚至新学的一些试验也离不了玻璃。”李复兴奋的搓着双手,这时在大唐搞出玻璃,绝对是稀罕之物。
没有几天,玻璃工坊的物器便准备齐全,这几位大食的玻璃工匠也开始尝试工作。
他们所用的原料很简单,沙粒、石灰、一些黄铁矿渣,还有碱。李复奇怪的是,他们还掺进很少的煤屑,不知是什么道理。
这几样东西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好,放在他们带来的烧锅里,一直加热到这些原料化为胶状物体的时候,再用他们带来的五六尺长的吹管蘸上一部分,一边吹,一边借助身边的铁板滚出需要的形状,如果要切掉一部分,就用在冷水里浸湿后的锋利铁片来完成。
看着玻璃器皿在他们的手下渐渐完成,真有一种令人感到绝妙无比的感觉。当玻璃冷却下来,李复拿在手中,轻轻弹着,听着那清脆的当当声,心中百感交集,就是看起来这么简单的东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