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武学研究会(第1/17页)  无限神战之公主收藏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华夏武风,由来已久。原始人为了免受野兽的侵袭和猎取生活资料,采用拳打、脚踢、指抓、跳跃、翻滚等动作,这是最原始的拳术的萌芽。世界上的徒手格斗技术很多,但没有一个国家的徒手格斗技术能和中国相比。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农耕的民族之一,因为农业占主导的缘故,步兵向来是军队的主要兵种,恰好徒手格斗技术也主要被步兵使用——近距离的搏杀才有拳脚使用的空间和可能,而欧亚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军队主要为骑兵部队,远则用箭,近则骑在马上用刀箭劈刺,拳脚使用的机会不多,西方古代军队也是以骑兵为主,徒手格斗技术并不发达。所以徒手格斗术最发达的是步兵为主的中国。在本土不产马匹没有骑兵的印度,也诞生了瑜伽这样可用于格斗,也可用于锻炼和心智训练的技术,其它诸如泰国泰拳、日本空手道、韩国跆拳道等也和其它农业文明一样,大部分是从中国引进后加以改造而来,这些国家因为也是步兵作战为主,徒手杀人技术也被广泛研究使用。除步兵使用外,农业文明较为稳定,封建集权政府的治理较游牧部落更为完善,民间百姓争执之下动用刀械容易造成死伤,而徒手格斗比刀箭更为安全,能制服对手而减少造成死亡的可能,也就避免自己杀人偿命,这也是徒手格斗技术在中国异常发达的一个原因。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历史上分分合合,战争之多超过世界上其它任何国家10倍以上,这些战争压力极大地促进了格斗技术的发展。

    古代军队中和步兵武器结合使用的徒手格斗技术主要使用腿和拳,而不使用肘和膝,而平民拳斗则因为手中并无武器,所以诸般关节都可使用,肘和膝这样的超短距离进攻也无须忌惮对手的武器而贴近使用。传说炎黄时代,蚩尤部落善于徒搏角抵,他们头戴牛角,进行拳打、脚踢、抓扭。《诗经》中有无拳无勇,职为乱阶,这是古籍中最早出现的拳字。商周时代的拳术多称为手搏。春秋战国时称技击:秦收天下之兵,在民间实行禁武的方针。秦王朝二世而亡,因而对武术的发展并未产生太大的影响。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一个辉煌的时代,政治、经济、文化都一度繁荣鼎盛,武术在这一时期亦随之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观赏性和健身性的象形舞,如沐猴舞、醉舞和五禽戏等。这些都属于早期的象形拳术。汉、匈战争导致汉王朝对军事的依赖,更直接促进了军旅和民间对武术的重视,武术著作大量出现;武术形成为初期流派;刀渐而取代了剑在军事舞台上的地位,剑逐渐转移至非军事用途并继续发达;汉刀、汉代的刀剑之术以及相扑、角抵活动,这时东传日本。三百余年的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剧烈动荡的时代,也是中华各民族大融合的时期。两晋政权建立不过三十年,即爆发了所谓八王之乱。匈奴、鲜卑、羯、氏、羌等西、北方民族纷纷进入中原,相互混战,先后建立十余个政权,史称十六国。汉族政权南迁之后先后有东晋、宋、齐、梁、陈五个朝代。而北方则由鲜卑等民族建立了北魏、北齐、北周等朝代。南北对峙近三百年,史称南北朝。此一时期,战乱频繁,战争的现实促进了军事武艺的发展,特别是民族间的战争,使得各民族的武艺得到了发展与交流。其另一特色是偏安南方长江流域的汉族政权多享乐苟安,崇尚声色玩乐。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娱乐性武术得到了较大的促进。这一时期,也是佛教、道教等迅速发展的时期,使武术与宗教活动开始有了较多的联系。其最重要的特色是民族的大融合,为中华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使中国武术有了较大的变化与发展。隋朝年代虽短,但他结束了数百年分裂割据,统一了全中国,建立了较完备的国家机构,是一个承先启后的重要时期。随后唐朝随承隋制而加以完备。在立国289年中,大部分时间国家统一,经济繁荣。隋、唐、五代,尤其是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