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后, 王猛将晋王押解回京,陛下亲率百官在城门口接应王猛,以示礼遇。
见到王猛之后,陛下拍着他的肩膀以示亲厚,陛下公务繁忙, 问了情况, 表扬了王猛几句之后便要离开, 王猛问道:“陛下,反贼赵义现下应当如何处置。陛下陛下要不要见见他。”
赵景湛犹如实质的目光扫视了一眼王猛, 淡淡道:“不必了,朕与他并无什么话好说。将他押入大理寺, 交由黄聿好生看管, 关于他的处理朕择日下旨。”
王猛抱拳道:“是,陛下。”
说完,陛下就上了马车离开了。
王猛看着陛下的马车远去的背影,摇了摇头,以前他和当时还是太子的陛下在汝南赈灾的时候, 彼时陛下少年心性,他还勉强能窥见陛下的想法, 如今却是越来越不懂陛下的心思了。
两日后, 太宗陛下下旨处置反贼赵义, 这条处置赵义的旨意十分奇特, 毁誉参半, 成为了雄才伟略的梁太宗百年之后被人议论不休的三大污点之一。
后人事自有后人评说, 在梁朝当时,梁太宗这条命令却让整个江都的门阀摸不着头脑。
太宗陛下的旨意是:将反贼赵义绑在午门前,江都城的人民和百官均可上前去骂贼。大理寺的人要时时刻刻看着晋王,若是晋王自戕或者被杀死,就将守卫之人治罪,反贼必须是被朝中大臣和百姓同仇敌忾骂死的。
这道旨意一出,群臣皆面面相觑,简直闻所未闻!!!
群臣心中犯了嘀咕,抛开对赵义别开生面的处理方式,陛下此举是否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若是谁如果没痛骂赵义,陛下会不会以为他心中有鬼,若是骂了赵义,陛下会不会以为他们是急着要撇清关系?
太宗陛下不似先帝,他表面上君子温润,实则圣心难测,有仇必报。就比如他现在出的这个主意,实在是个损阴德的主意,赵义戎马倥偬,以前也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亲王,如今却要被以前他根本看不上眼或者曾经投靠他的小人蝼蚁作践,那滋味恐怕比凌迟加身还不好受。
众人一想皆胆寒,我们这位陛下恐怕是比先帝和晋王加起来还不好对付的角色。
想当年,晋王年富力强,在朝堂上只手遮天,而当时的太子不过是黄口小儿,无一门阀支持,更无武将追随,说不好听一点,他这个太子不过是个笑话而已。
当时谁也没想到,他虽未少年,竟然将卧薪尝胆做的炉火纯青,在晋王的高压下,他隐忍不发,耐着性子埋头做事,在晋王的眼皮子底下一步一步发展壮大。
等晋王和朝臣反应过来的时候,他已经是在朝堂上一呼百应,军功赫赫的储君了,从假太子到真储君,他用了十年时间。其心智之坚,雄才伟略可见一斑。
这样的君心,又岂是那么好猜的?
不过朝堂的老狐狸们都知道,枪打出头鸟,只要他们稳住心性,不要做那第一个出头之人,其他人怎么做,他们便怎么做,那自然不出什么大错,有道是法不责众嘛。
陛下的圣旨刚刚下达,就有人迫不及待做了第一个吃葡萄的人。
那人从知道反贼赵义将被押解到午门之时,就每日在大理寺门口等着了。赵义的囚车刚驶出大理寺的大门,他就冲了上来,观他样貌不过弱冠,仔细一看容貌还算的上清秀,只是此时双目赤红,杀气腾腾,看上去竟然向一尊煞神。
大理寺的守卫不知此人意欲何为,若是过来骂反/贼赵义两句,便也罢了。若是要过来劫狱或者了结反/贼,让这反/贼在他们手里出了事,不要说是头顶的乌纱了,只怕这头都要搬家了。
大理寺的守卫看着他充满杀气的眼神,纷纷上前将囚车团团围住,戒备地看着他。
此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