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漂泊(第1/2页)  渡口往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小时候的事情渐渐忘却,到现在,也就只记得两三年间的事情吧,时间冲涮掉了所有,所有该忘记,不该忘记的东西。

    都说人到三十而立,怎一个“立”字了得。

    在家乡三十岁的人都该结婚了,孩子都可以打酱油了呢!看到这些,就如同看到了自己的幻像。可是呢,家乡人衣食无忧,特别是是也有房有车的现实生活,又让“漂们”感觉隐隐的失落。

    在城市,疲于奔波,结婚,生子就更不是什么喜得乐见的!大都会的生活总是快节奏的,快到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什么北漂,南漂,海漂,横漂漂泊在各自的城市里,又是怎样的,绝望,挣扎,又有何种意义呢!

    只是一回到家乡,最大的感受就是那里的人民“落后了”,这就是视野的宽度不同吧!

    一个几年前的笑话还在流行;不敢在淘宝上随意买东西,因为听说那上面假货和骗子多;甚至也不关心“国际上的事儿”。

    同龄人多数都已结婚甚至生子,但是,无论家乡的物质生活多么安稳自在,也无论家乡的民风如何淳朴,“漂们”还是回到各自奋斗的城市,坚守着梦一样的理想,那种理想很文艺,就象一个逃婚的少女挣脱了既定的枷锁,来到了一个有着各种美景的芳草地,她实际上并不是很在意物质的冷暖,而是更在意心灵的放飞。

    而这一点,家乡里没有,有的只是沉闷落伍的气息。

    有个段子在网上曾广泛流传:小明和小亮从小一起长大,小明在家乡按部就班生活,长大后过着“农夫、山泉、有点田”的日子;小亮考上大学,毕业后漂到了大城市,一直在打工,什么也没有,苦不堪言。

    这种段子中充斥着世俗的无奈,人们羡慕小明的现实,同情小亮的不堪,但是,对于漂泊的年轻人来说,精神的追求才是最高境界。

    比起家乡的许多陋习,大城市不仅相对公正文明,而且的确让人“开眼”,谁能真正懂得这些“开眼”对他们的下一代起着怎么的作用?这就是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只不过,总是有人要付出些代价。这也是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规律。

    高架桥,霓虹灯。

    灯红酒绿,声势浩大,万盏灯光,无数梦想。

    她在电脑上暗暗写道:我喜欢这样的北京,这里有迷失的灵魂,也有倔强的人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你,拥有着无数可能性。

    她非常自我又幻想:大概很快就可以拥有一种新生活了。

    借用廖一梅的话说: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但我知道自己不要什么样的生活。我不要舒服,不要安稳,不要一眼望得见头的乏善可陈。

    她不谈恋爱,也不敢恋爱。她害怕我本能里的那些勇气和欲望,都在感情的化骨绵掌里落败。但凡有一点点底气,去工作吧!

    她一遍遍告诉自己,打开银行卡余额,把充电宝充到四格电。人要有那种揪着自己头发从泥地里站起来的力量。哪怕是独自一人,哪怕一事无成。这个城市不就是拿来给人造梦的么。

    保守、死板、误解、压力,想成为一个漂泊在外独立女性,请先做好准备,迎接这些来自亲朋好友不期而至的暴击。

    男人也好,女人也罢,没有一个个体是容易的。因为生活就是煎熬本身。

    但我有时也会想,多少占了点便宜的男人,当你们骄傲地唱着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before you call him a man(一个男人要走多少路,才能成为男人)的时候,究竟有几个能设身处地换位想一想:一个女人要牺牲多少东西,才能成为一个女人。

    从来不曾想过这些的男人,配不上女人的理解和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