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的消息是盖不住的,秦浩和云南高层都在事发后不久都得到了报告。而云南革命党在不久也得到了武昌起义的信息,武昌新军起义的成功,让这些同盟会员们,欢呼跳跃,倍受鼓舞。一时间云南革命党汇集的陆军第19镇,新思潮大占上风,云南总督李经羲和铁杆的北洋派、保皇派,倍感惶恐,联合到了一起,但这时发现,军权基本架空,新军十九镇中层军官几乎都成了革命党,而年轻的士兵们很少会保皇。而巡防营早教新军抽空,军官多换成了四川集的军官,根本无法打仗,算算只有临安秦浩的部队和腾越巡防营还可以一战。在王振畿几人想来,革命党会杀人,而秦浩就是掌了权也不会杀人,鼓动着李经羲调秦浩的部队进城。
实际上19镇的不稳,也来源于几任总督。从于振铎开始练兵四年,换了四任总督,当然也换了几次主官,军官层派系严重,到李经羲到任,大力启用留日学生到了各关键岗位,更使19镇派系增加,到现在无法控制。
李经羲来云南,新军已经编练有成,统领是北洋将领崔祥奎,军官多为北洋新军军官和四川、云南巡防营军官。李经羲来云南任总督,又调来了钟麟同任统治。同时大力招收了留日学生,谢汝翼、刘祖武、赵复祥、李根源、罗佩金、叶荃、张开儒、黄毓成、顾品珍、唐继尧、庚恩赐、李敏、李源祥、郑开文、杨集祥、李伯庆、孙永安、叶成林、李万祥、欧阳沂、刘法坤、王廷治、黄毓英、邓泰中、李植生、禄国藩、等几十人,还有川籍同学刘存厚、熊克武、但懋辛等及赣籍同学李烈钧等。蔡锷于士官第三期毕业,早于上述诸人。当时清政不纲,人心思汉,留日学生大多热衷于政治活动,以上人等,大部分都加入了中国革命同盟会。
这些留日学生,本应分赴各地任职,但李经羲大量使用更替了新军中原有军官,一时十九镇中层让留日学生占满。
革命党占据19镇主要位置,经过了一番争斗。李源祥(重九起义主要领导之一)是士官第六期毕业,时朱家宝(滇省华宁人)任安徽巡抚,叶荃回国,到安庆以乡谊谒朱。朱嘱叶拟筹办安徽陆军讲武堂章程。他拟就意见书呈朱后,朱名送他每月八十两银子,连送两月,但迄未命其开办。李源祥闻叶筹备安徽讲武堂,到安庆找他,他正因未奉命开办而气闷。时华宁人魏家琛在皖抚署任秘书,李源祥与朱、魏均旧识,访魏探询,才知朱以嘱叶拟章程而叶所拟乃意见书,认为叶不懂公事,不能办事。于是李源祥与叶荃同离皖,搭轮船赴汉口,乘京汉铁路车入北京,准备应军咨府考试。
此时李经羲正在京准备到云南赴任,遂邀李源祥与谢汝翼先行回滇,五月抵昆。李源祥任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第七十三标教练官。时沈秉已开办云南陆军讲武堂,陈涛任讲武堂总办,派督练公所参谋处总办胡景伊协办,李源祥参加讲武堂管理工作,一同拟具讲武堂章程。后陈涛随沈秉调广西,胡兼讲武堂总办。我李经羲对李源祥很是器重,偏重于留日学生,秦浩他们就没在参与讲武堂的权利争夺,李源祥属意教练官便于掌握兵权,利于革命,因推荐叶荃当讲武堂监督,胡景伊允转呈李经羲。
此时,李根源也回国抵昆明,谒胡景伊与粮饷处总办杨伯纯。杨向胡说:“留日士官生多礼数气傲,只有李根源能谦下,此人很对。”
胡景伊就呈李经羲派李根源任云南陆军讲武堂监督兼步兵科教官,负责筹备讲武堂,并派叶荃、赵复祥、黄毓成任讲武堂教官。但三人于李不和,不愿与李同事,同南行至呈贡,邮寄封还委状,即北向兼程入川。抵成都,遇李守庄,经李之介,谒见藩台王人文,王保举三人均任督练公所提调。
三人在四川提名任职后,李经羲谓胡办理不善,胡乃辞所兼讲武堂总办职,由高尔登继任。接着又调三人回滇任职。三人回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