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造(第2/3页)  帝国风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而且绝大部分是青壮年,还以男性为主。

    在一九五四年的时候,日本的男女比例为一比一点三在人口的年龄结构中,十岁以下儿童所占比例高达百分之二十七。

    也就是说,日本是一个严重失血的国家。

    这样的国家,还有什么威胁可言呢

    以日本的人口数量、以及人口结构,别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即便再过五十年、甚至再过一百年,也未必能对中国构成威胁。

    正是如此,当时主要的政治家都主张帮助日本进行战后重建。

    在重建方向的问题上,中国领导阶层的意见是比较统一的,即日本即便拥有成为工业国的基础,也只能以轻工业为主。

    当然,最好是以服务业为主。

    说白了,就是限制日本的工业、特别是重工业,重点扶持服务业与轻工业,让日本没有能力再度武装起来。

    这项政策,是日本战后重建的主旋律。

    也正是如此,日本在战后发展最为迅猛的就是以旅游业为主的服务业。

    在一九五五年,日本的旅游业就成为了其主要产业,而且日本成为了接待中国游客最多的国家。

    显然,民间往来,促进了两个国家的相互了解,也使更多的中国人原谅了日本。

    当然,这还包括两国的“联姻”关系。

    这就是,日本在战后是一个男少女多的国家,而且处于适婚年龄的男性最少,而中国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男多女少的国家。更重要的是,长达十年的战争,中队制造了上千万光棍。很多军人在一九四零年参军的时候在二十岁左右,而等到战争结束,已经是三十岁左右了。

    以中国的传统婚姻观念,到三十岁还没结婚,那绝对是老光棍。

    结果就是,在一九四五年到一九五四年的十年间,总共有五百多万日本女性通过婚姻获得了中国国籍。

    当然,也有部分中国人通过婚姻关系到日本定居。

    只是,这并不表示日本没有工业。

    战争结束十年后,日本赢来了一个黄金机会。这就是,世界各地的独立运动,以及中国在民族独立运动中扮演的角色,让日本获得了一个发展工业的绝佳机会,即为中国生产外援物资。

    在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的三年间,日本的企业如同雨后春笋般的涌现了出来。

    这些企业,大多数都是服装厂、鞋厂等轻工厂,而且主要订单都来自中国,而日本生产的轻工业产品,大多通过中国的无偿援助被送往刚刚争取到独立的国家,让这些贫困国家的民众过上温饱生活。

    轻工业推动了城市发展,而城市发展带动了重工业的发展。

    在接下来的十年里,日本的重工业开始迅速发展,在钢铁、化工、机械制造等领域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只是,日本一直没有获得发展军事工业的机会。

    当然,中国当局也绝不允许日本发展军事工业。

    更重要的是,日本没有发展军事工业的理由。

    别忘了,日本在战败之后确立了和平宪法,而在周边地区又没有潜在威胁,不管是西边的中国,还是北面的朝鲜,都是日本的盟友。结果就是,日本一直没有组建军队,仅有的武装力量是一支规模不到两千人的武装警察部队,而且只用于国内治安,其他与国家安全有关的防务都由中国占领军承担。

    连军队都没有,日本自然不需要军事工业。

    说白了,日本的武装警察部队、以及各地方的警察部门所需要的枪支等装备,全部从中国采购,且总量少得可怜。

    日本的重工业,主要承担为国家基础建设服务的任务。

    也就是说,日本生产的钢铁主要用来修建大厦、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