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卷 第十六章 长安的新休闲时代(第1/1页)  文物贩子在唐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预想的一般,《牡丹亭》的首演在长安掀起了一股狂潮。最开始是《京华杂谭》与《京华杂谈》同时登出了相关的消息,但二者侧重略有不同。《杂谭》主要介绍的是戏曲主要内容及独特的演出形式,而《杂谈》则对几位主创人员的相关情况一一做了说明,尤其是对出演杜丽娘的莺娘做了大篇幅的介绍。

    在其后的一个月里,祖府又举办了数次集会,主要内容依然是围绕着《牡丹亭》。虽然能够有幸来到园中观看这出戏曲的人数并不多,但这些人几乎都有着足够高的地位,代表了大唐最高层的文化精英。而这些人在欣赏完这出精美到出乎其想象的戏曲之后,毫不吝啬的赞美之词,再一次引起了世人的高度关注。

    于此同时,褚行毅等人的艺刊创刊号也终于发行,刊物的名字颇有些恶搞地被卢鸿命名为《艺苑掇英》。但出乎卢鸿的意料之外,创刊号的主要内容,居然也是围绕着《牡丹亭》来做的。

    在这期创刊号中,不仅首次全文刊印了《牡丹亭》的全篇曲文,更给出了其中曲文的格律,以及尺谱。此外还专程邀请了数位诗词及制曲大家,对《牡丹亭》在艺术风格上的特点进行了全方面的点评。

    褚行毅还别出心裁地请立本专门为几位主人公造像,然后以木版水印的方式,在刊物中单独设了彩页。立本本来就精于人物,经卢鸿影响后,,准备停当,又连着在《杂谭》上登了几天的广告,热热闹闹的开了张。那些不惜一掷万金的豪富,便可以告别与人挤挤碴碴的看戏年代,而是悠然登楼,一盏香茗在手,和着飘然的茶香,细品对面戏台上上演的悲欢离合,在缠绵的曲调声中闭目轻和,无比的悠然自得。

    这样的幸福体验自然很快征服了很多人,代价便是足以令人咋舌的高昂开支。

    很快,周边的房间店铺便纷纷改弦易张,众多茶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经过了一段惨烈的竞争之后,依然是那位神秘胡商牵头,成立了一家茶道商会,将各茶楼的价格达成了一致,分别档次,明码标价,才使各家茶楼的生意步入了平稳发展的阶段。

    除了茶馆之外,其他一些零食及杂摊也在周边很快发展起来,到最后身为长安令的某黑胖子都大吃一惊,因为这一个戏台带来的税收,几乎是其他税收加起来的一倍以上。

    也就是说,光这一个戏台,就可以顶以前一个长安的税收了。

    他这才想起来,好象偶然听卢鸿说过什么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以前不知道搭什么台,唱什么戏。现在才知道卢鸿公子果然是慧眼如炬,见识过人,高明啊高明。

    长安人的休闲生活很快就步入了一种新的方式。上午时早早便到了茶楼,要上一壶茶,到自己固定的位置,与早就相熟的二三好友,品茶聊天。到得《牡丹亭》开演,便凭栏凝目,静聆戏曲。待用罢午餐,再到茶楼来吃下午茶,听茶楼中专门读杂谈的先生讲一讲大唐又有了什么新鲜事,或是到一楼听说书人接着讲昨天还没说完的传奇故事。

    富商巨贾,自然是整日这般流连其间,乐而忘返;就算是寻常百姓,忙累之余,也时常抽出一天来,在那价格实惠的茶馆中,放松心情,体验一下从前没有的乐趣。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