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卷 第三十四章 西北望(第2/3页)  文物贩子在唐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往洛阳时,便要使三哥回他封地去。这次三哥未再多言,已然奉旨准备归程了。”

    卢鸿点点头。李世民如此安排,显是考虑得颇为全面了。不然将李治安排到定州,却让李恪在长安呆着,确实也太不合适了。

    卢鸿想了想,又说道:“圣上命太子留守定州,虽是稳妥之计,但其中另有不妥之处。前次太子曾言欲说动李靖大人与尉迟敬德大人相劝,不知可以下文?”

    李治摇头道:“听了庶子大人分析后,李治也觉得军方人物,劝说父皇,无甚可能。因此并未动议。”

    卢鸿道:“虽然若想请二位大人劝说圣上打消东征之念,难以实现,但若说动圣上改变国中安排,倒有可能。据卢鸿听闻,薛延陀似又将有异动,不可确否。若于此时大军远征,国中无主,又长安定州两厢安排,似嫌未妥。”

    “哦?”李治眼睛一亮,问道:“庶子大人此消息可准确么?”

    卢鸿点头道:“其中变故,千真万确,那真珠可汗已然病故,身后颇多争乱。此时乃是真珠可汗嫡子拔灼,自立为多弥可汗,狼子野心,颇有异想。我大唐目前西北消息已然颇为通畅,太子殿下不妨在此关节做些文章。”

    李治连连点头,说道:“如此大好,若真有此事,估计父皇也会另作安排。”说罢又有此沮丧地道:“只怕就是他目前未无动静,总是难阻父王远征之计。”

    卢鸿微微一笑道:“究竟有无异动,还看太子殿下如何运行了。太子不妨将此事告于长孙大人,只是需言乃是外阁所得消息。估计长孙大人,必有妙计。”

    两仪殿中。

    “哈哈,敬德,这几年不见,你倒有几分富态了呀。”李世民由座上行下来,一把挽住面前老将,脸上全是欢喜的笑容。

    殿中老将便是大唐名将尉迟敬德,只因他在前年时,便已致仕还家,因此不在长安。此次赴京,再见李世民,他们君臣之间,别有情谊,因此李世民见了,自然欢喜。

    此时尉迟敬德虽然面上满是皱纹,胡须斑白,但高大的身姿依然挺拔如昔,双眼开合间精光闪烁,一点也看不出此时已然年过七旬

    “老臣再见陛下天颜,不胜之喜。”尉迟敬德恭恭敬敬地欲要行礼,却被李世民紧行两步拉住。

    “敬德,此时又非在廷上,还行这些虚礼做什么。来来来,快坐下,你我君臣好久不见,却须述述别后之情。朕闻说你回家养老,天天练丹服食,可是有地?”

    尉迟敬德黝黑的脸上透出笑容道:“陛下也听说了。老臣不是夸口,这两年这炼丹的事,可是大大明白了。你看老臣这身板,还是这般硬朗。那练丹之事,绝对是件好事。哪天老臣将家中所练之丹,献于陛下试用便知。”

    君臣二人述了一会别情,李世民才又说道:“敬德,你此番进京,可是有什么要事?不然怎么扔下你的丹炉,跑到长安来了?”

    尉迟敬德点头道:“陛下猜得总是对的。这回老臣来,却是想要相劝陛下,这亲征辽东的事,还须三思。何况使太子在定州,长安、洛阳腹地空虚,如有急变,如何抵制?那东夷小国,休足劳动万乘之尊,不如另派大将,亦可指日平定。”

    李世民呵呵笑道:“这有何虑。朕已留房玄龄守长安,萧守洛阳,还有什么可以担心之事。敬德你若还可从军,不若便随朕一同东征。朕执弓矢,公执槊相随,呵呵,也不负当年之言!”

    尉迟敬德听了,也不由咧嘴笑了起来。原来当年李世民为秦王时,引军击窦建德。李世民设计定伏,单带尉迟敬德与数骑前去诱敌,说道:吾执弓矢,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此时再提此事,李世民颇有踌躇满志之态,豪气顿生。

    尉迟敬德说道:“陛下兵锋所指,敬德便当一马当先。只是此次老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