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七章 扬文抑武(第2/3页)  大宋龙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赵鼎正色答道“见教却是不敢,下官思考许久,有些体会,但身为文臣,于武备之事也是管窥之见,望殿下不要耻笑!”

    “请不吝赐教!”张越先也严肃了起来。

    “下官以为,当今之事,其可虑者,莫重于边防;庙堂之上,所当日夜图画者,亦莫急于边防。今之上策,莫如自治。而其机要所在,惟在皇上赫然奋发。。。”赵鼎提到皇上,便望了望张越先,看他是否忌讳。

    张越先连连点头,微笑着鼓励他继续说下去。

    “圣志定,而怀忠蕴谋之士,得效于前矣。今军伍虽缺,而粮籍具在。若能按籍征求,清查影占,随宜募补,着实训练,何患无兵?捐无用不急之费,并其财力,以抚养战斗之士,何患无财?悬重赏以劝有功,宽文法以伸将权,则忠勇之夫,孰不思奋,又何患于无将?”赵鼎说着,又是端起茶盏喝了一口,同时望了望张越先,看他是否听明白了自己所说的话。

    张越先在心里对赵鼎所谓的“宽文法以伸将权”大加赞赏。他知道,宋朝从太租“杯酒释兵权”以来,采取“扬文抑武”的国策。

    经历中唐五代长期藩镇割据、武人跋扈局面之后,宋朝开国伊始便采取了一系列的收兵权举措,结束动乱,维护统治秩序。

    但随着文武失衡问题的解决,统治者却未能适时调整方针政策,特别是太宗朝两次北伐失败后,彻底丧失与北方游牧政权交战的信心,从此眼光向内,又采取“守内虚外”之策,逐渐推行“崇文抑武”的治国方略。

    以后,宋朝大致延续这一路线,长期矫枉过正,侧重于以意识形态化的儒家道德思想治国,有意抑制武将群体和武力因素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影响。于是,其主流军事思想打上了守内甚于防外的强烈色彩。这种源于极端狭隘专制集权主义的保守军事思想的确立,便不能不对国防战略与军事学说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

    “宽文法以伸将权”,就是放宽文书法令的限制,让将士施展其权谋。

    在“崇文抑武”治国方略下,主流军事思想的本质就是怀疑、歧视武力因素。因此,主政的文人士大夫集团对国防关注不足,虽然养兵规模巨大,军费开支不堪重负,但完全属于被动应对行为所致。

    赵鼎身为一名文官,开始深刻反思“崇文抑武”给国家带来的危害,在当时的情况之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实,与赵鼎具有同样思想的朝廷重臣也不乏其人,可是,这些高明的见地与变成事实之间,却依然有很大的距离。关键所在,还是前面赵鼎所谓的“惟在皇上赫然奋发”,改变“崇文抑武”的政策。

    赵鼎见张越先沉思不语,以为康王不过是个未涉朝政的孩童,与之讨论国策无异于对牛弹琴,轻叹一声,低头饮起茶来。

    张越先见赵鼎不再继续说了,有些着急,忙喝了口茶:“大人的茶好,但大人的高论更加使小王茅塞顿开,愿意继续聆听高论。”

    赵鼎抬头苦笑了一下,依然继续饮茶,不再开口。

    张越先见他如此,醒悟到,这个朝廷高官是在轻视自己,刚才的一番高论,只是自言自语,并不把他张越先当成可与之论道的同行。

    想到这里,张越先清了清嗓子,试探着也说了一说。

    “既然大人不说,小王便说一说吧。不当之处,请大人批评!”他看了看赵鼎,笑了笑。

    赵鼎见他口出此言,便抬起头来,放下茶盏:“下官愿听王爷高论。”

    “大人所虑,唯朝廷无奋励激发之志耳。。。”张越先见赵鼎面露喜色,继续说着,“朝廷因循怠玩,姑务偷安,则虽有兵食良将,亦恐不能有为耳。”

    “此言甚善!甚善!!!”赵鼎神情激动,伸手摸着茶盏,那手却有些颤抖。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