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九章 选择(2)(第1/3页)  明朝那些事儿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其感召之下,城中数千百姓,无一人逃亡,准备迎敌。

    每次看到这里,我都会想起黄道周,想起后来的卢象升,想起这帮顽固不化的人,正如电影集结号里,在得知战友战死的消息后,男主角叹息一声的那句台词:

    老八区教导队出来的,有一个算一个,都他妈死心眼。

    黄道周和孙承宗应该不是教导队出来的,但确实是死心眼。

    这种死心眼,在历史中的专用称谓,叫做――气节。

    失望的清军发动了进攻,在坚守几天后,高阳失守,孙承宗被俘。

    对于这位俘虏,清军给予了很高的礼遇,希望他能投降,当然,他们自己也知道,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所以在被拒绝之后,他们毫无意外,只是开始商量,该如何处置此人。

    按照寻常的规矩,应该是推出去杀掉,成全对方的忠义,比如文天祥等等,都是这么办的。

    然而清军对于这位折磨了他们几十年的老对手,似乎崇拜到了极点,所以他们决定,给予他自尽的权利。

    孙承宗接受了敌人的敬意,他整顿衣着,向北方叩头,然后,自尽而死。

    这就是气节。

    消息很快流传开来,举国悲痛。

    崇祯十一年(1638)十二月二十日,听说此事的卢象升,终于下定了决心。

    此前,他曾多次下令,希望高起潜部向他靠拢,合兵与清军作战,但高起潜毫不理会。而从杨嗣昌那里,他得知,自己将无法再得到任何支援。他的粮草已极度缺乏,兵力仅有五千,几近弹尽粮绝。

    而清军的主力,就在他的驻地前方,兵力是他的十倍,锋芒正锐。

    弄清眼前形势的卢象升,走出了大营。

    和孙承宗一样,他向着北方,行叩拜礼。

    然后,他召集所有的部下,对他们说了这样一番话:

    我作战多年,身经几十战,无一败绩,今日弹尽粮绝,敌众我寡,

    而我决心已定,明日出战,愿战着随,愿走者留,但求以死报国,不求生还!

    十二月二十一日,卢象升率五千人,向前进发,所部皆从,无一人留守。

    出发的时候,卢象升身穿孝服,这意味着,他没有打算活着回来。

    前进至巨鹿时,遭遇清军主力部队,作战开始。

    清军的人数,至今尚不清楚,根据史料推断,至少在三万以上,包围了卢象升部。

    面对强敌,卢象升毫无畏惧,他列阵迎敌,与清军展开死战,双方从早上,一直打到下午,战况极为惨烈,卢象升率部反复冲击,左冲右突,清军损失极大。

    在这天临近夜晚的时候,卢象升明白,败局已定了,他的火炮、箭矢已经全部用尽,所部人马所剩无几。

    但他依然挥舞马刀,继续战斗,为了他最后的选择。

    然后,清朝官员编写的史料告诉我们,他非常顽强,他身中四箭、三刀,依然奋战。他也很勇敢,自己一人,杀死了几十名清兵,

    但他还是死了,负伤力竭而死,尽忠报国而死。

    相信很多人并不知道,卢象升虽然位高权重,却很年轻,死时,才刚满四十岁。

    他死的时候,身边的一名亲兵为了保住他的尸首,伏在了他的身上,身中二十四箭而死。

    他所部数千人,除极少数外,全部战死。

    我再重复一遍,这就是气节。

    在明末的诸位将领中,卢象升是个很特殊的人,他虽率军于乱世,却不扰民、不贪污,廉洁自律,坚持原则,从不妥协。

    中庸有云:

    国有道,不变塞焉,国无道,至死不变。

    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