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十一 一个王朝的第一步(第1/2页)  歪眼看唐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渊的准备。

    隋炀帝二征高句丽的时候,李渊和杨玄感做了同样的负责后勤的工作——督粮,李渊在怀远与杨玄感俩俩相望。杨玄感起兵后,李渊做的第一件事不是给杨广送粮,而是给杨广送信:杨玄感那小子不老实了

    哪里有人起义,李渊都会在第一时间向杨广报告,就像上学时那些喜欢向班主任告状的同学一样。老师,谁谁谁又不听话了。老师对这个人就会越来越信任,知道最后,李渊得到了太原留守。太原是隋朝的军事重镇,北据幽州,南临西安、洛阳。而且太原粮草丰足,实在是造反起义募兵退守的好地方,李渊终于得到了。

    可是现在天下大乱,国家被打得千疮百孔,李渊实在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有的说攻东都,有的说直取京城长安,还有说下江都捉拿皇帝的,估计这样打算的人纯粹是想到江都旅游的。

    关键时刻就得关键人物出场,面对大家的争执,李世民说出了与一千多年后蒋介石相反的话:“让内必先安外,当务之急不是攻洛阳,也不是取长安,而是向突厥求和。”

    此话一出,立即引起舆论的一阵哗然,是的,大家都没有想到,所有的造反起义的人都没有想到,对于隋朝来说,最难对付的不是实力最强的起义军,而是你打他就跑,你撤他又来的突厥。李世民正确地估计了当前的形势,联合突厥,北方基本就稳定了,可以暂时避免突厥的侵袭,而且突厥有强大的兵马,还可以借来用用。等把国内的形势稳定了,再去解决突厥。可见这个策略最终还是回到了壤外必先安内上来。

    “可是谁能担当此大任呢?”李渊问。

    “下官愿去一试。”一个人走了出来,对李渊说。

    此人正是与李世民谋反的元老,刘文静。李渊同意了。

    刘文静去到突厥,对始必可汗说:“可汗与隋朝交战数次,既费人力又费物力,而且还没有得到什么好处,现在有一个很好的机会,只要您付出很好的代价,就可以获得你一直想要的。”

    “哦,是吗?说来听听。”始毕可汗拉长着嗓子说。

    “唐公现起义攻打长安,只要可汗愿助唐公一臂之力,事成之后,土地、子民归唐公,金银财宝都归你。”刘文静很直接地说。

    “唐公为什么要起兵啊?”始毕可汗又问。

    刘文静说:“先帝(指隋文帝)废了本该做皇帝的太子,而立了当今的皇上做太子,所以天下大乱。唐公身为国家近戚,担心王室毁灭,怕一些有险恶用心的人趁机篡了位,所以举军保京城。希望与可汗兵马一同进入京师。”

    始必可汗摸着胡子计算了一下啊,嗯,这生意做得,立即答应派遣2000骑兵随李渊一起攻打长安,另外还赠送了1000匹好马。

    李渊看着刘文静带着浩浩荡荡的马队回来了,激动地说:“要不是您口上功夫了得,我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收获啊。”

    6月1号,李渊正式向各郡县传达自己的檄文,我要起义平叛想谋朝篡位的反贼们了,大家都来支持我吧。紧接着设立将军府,设置左中右三军,封长子李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即左军领军。次子李世民为炖煌公,右领军大都督。四子李元吉为姑臧公,为中领军。裴寂为长史,刘文静为司马,长孙顺德、王长谐、刘弘基、窦琮为统军,就差封他自己为皇帝了。但是此时李渊还没有完全撕下自己的假面具,毕竟真正的皇帝还在江都醉生梦死。隋炀帝后院和内院的火还没有扑灭,客厅马上也要起火了。

    7月初4正式于太原起兵,向长安靠拢,此时李渊有兵三万。以李元吉为太原留守,意思就是你留下来把老巢给我守着。起义的最初基本上没有遇到任何的困难。隋朝的守军已经习惯了义军今天来攻一下,明天又来一拨,再攻一下,也并没有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