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八章 藏女卓玛(第1/3页)  无根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老道出谷后,日夜兼程,三日便入川境。

    此处和中原的平坦开阔、江南的精巧秀丽又是不同,多为盆地山川交杂,山势的险峻和盆地的美丽丰饶相映成趣。

    且境中人群和中原、江南多以汉人为主又是不同,汉、藏、彝等诸族杂处,连带服饰风俗也颇有混合之风。

    民居亦多有四合院,只是和北方院落南北长东西窄的纵长方形不同,川地庭院多为东西长南北窄的横长方形。

    饮食亦是嗜辣重味重油,与川人泼辣剽悍的个性甚为相得。

    老道一路掐算占卦加打听,总算是弄清了智光和尚的大致行踪,原来和老道殊途同归,同时要往吐蕃控制区域。

    老道当即加速,往吐蕃赶去。

    不几日,便到得吐蕃朵康六岗区域。

    目中所见,民居渐渐由四合院变为碉房,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多为两层,底层低矮为牧畜圈和贮藏室,二层为住房,不少房屋俱是依山而建。

    男子多穿宽腰长袖大襟束腰夹袍,腰间系着一整套的大小刀、火镰刀、烟荷包,胸前挂着‘嘎乌’(注:即佛龛,内装佛像或护身佛),头戴毡帽,脚蹬氆氇,手拿念珠,耳上系着各种松耳石。

    女子多穿毪子长袍,腰间束着五彩的邦典围腰。

    还有不少着红色僧衣的喇嘛穿梭往来。

    值此元末明初之时,元庭的控制力减弱,明庭的势力却多有渗透,在此区域形成交错混杂之势。

    这一日,席应真到得一个小镇,镇上十分热闹,镇中心小庙前围着一大堆人,其中传来音乐唱曲的声音。

    老道好奇挤进去一看,只见人群中立着七个美貌的吐蕃女子,用真声演唱着佛教中‘掂花微笑’的小故事,边上一个面色黑红,眼中闪着快乐热情的光芒的年轻喇嘛,甚是忙碌,用鼓和镲为众女伴奏,时不时还要用真假声或插入男声演唱,或为诸女帮腔,声音却是高亢嘹亮,带着高原民族特有的天然风情。

    周围的汉藏居民俱是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有人发出叫好声。

    一曲既了,那喇嘛站起身来,口吐六字真言,道:“诸位居士,佛祖在灵山会上说法,他拿着一朵花,面对大家,一言不发,这时诸人都不知其所以然,面面相觑,只有迦叶会心地一笑。于是佛祖便高兴地说:‘我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这就是禅的精神――因花微笑,由笑花开。”

    “小僧禀持佛意,立志于雅鲁藏布江修建铁索桥,利益众生,以戏化缘,多少由心。”

    七位女子随着他的话语手中捧着彩色托盘,微笑走向众人。

    有人喊道:“唐东杰布喇嘛,你这戏确是不错,可修那桥,是天方夜谭吧,河水那么急,河又那么宽,怎么可能修得成?”

    唐东杰布微笑道:“水在山间流淌多年,终是形成河川,青草扎根土地,寒冬过后重又再生,万事万物,只要持之以恒,内心无喘外屏诸缘,不为内外杂念所惑,终有做成的一天。”

    有人笑着往托盘中扔入钱币,道:“唐东杰布喇嘛,你若真能建成此桥,可是功德无量,我支持你。”

    有人则道:“我给钱只是为这戏不错。”

    还有人干脆摇着头走开。

    唐东杰布视若未见,只是在人群中摇着转经筒,专心念着‘嘛呢叭弥’,直到人群散去。

    席应真暗暗称奇,待众人散开后,往彩盘中投入一锭大银,上前道:“这位小喇嘛,你可是从卫藏一路过来。”

    “回老道长,我是从阿里三围、卫藏一路下来,已近有一年,前几日方到这朵康地区。”

    “那雅鲁藏布江我曾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