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 烟云城主(第1/3页)  凤凰神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话说。

    江南之北,有一大城。城门朱红大气,面朝东南方向,前有大河流过,河面常伴随浓雾重重,朝聚夕散,甚为奇妙,相传上古有神仙云游至此,对此妙境津津乐道,故将此河取名“烟波”,河旁大城取名“烟云”。

    烟云城内之景象,可谓繁盛至极。城中版图之建设,文化礼教之先进,百姓生活之安定富足,实为江南众城之首,非其所能匹及。城内有一大姓氏,世世代代指引着烟云城的兴衰,此姓氏,为“于”。

    距于家祖先南下至此地,已有数百年光景。于家本为中原一座古城的医药世家,百年以前,恰逢时运不济,世道败落,不幸遭遇无良小人与贪官互相勾结,以致重重迫害,实不得已而逃出中原,家族上下,尽数背井离乡,一路行至江南一带,以求谋生。恰逢烟云城正受到霍乱侵害,民不聊生,于家遂秉承仁爱之德,发挥精湛医术,广施良药,驱散恶疾,救黎民苍生于水火之间,事后亦不图半分回报,实为公德无量。

    灾祸过后,烟云城重见天日,百废待兴,而烟云城主却由于长久操劳过度而身患重病,病已深入膏肓,无从救治,没过几天,便驾鹤而去了,其一家老小早在霍乱伊始,就已全数死掉,一位后人也未能留下。

    老城主尚还在世之时,深得城内民心,如今这样悄然走了,烟云城遂沉浸在一片沉痛之中。

    但,无论如何悲伤难过,烟云城,又怎能一日无主?

    人们在哀悼之余,力荐于家当家人为新任城主,虽被当事人百般推辞,却未能辞下此等重任。

    自那时候起,烟云城的兴亡盛衰,便由这个外来的姓氏肩负,时至今日,已历经百年有余。

    烟波河的河水,仍然静静地流淌,不息。

    等到于梦渊继承城主之任以后,烟云城的繁华更是一度达到了百年不遇的鼎盛。

    说到于梦渊,其天生一副嶙峋瘦骨,相貌平平,毫无风采,却从小便掌握一身妙手回春之术,注定要继承于家世代行医之路。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在于梦渊15岁那年,当他将祖传的医术全部习得以后,竟开始自顾研习起玄术。

    究其列祖列宗,曾有过拜师学习玄术、道法的相似事迹,但大多没有学成。于梦渊小小年纪,竟主动要求自学玄术,寻遍各代子孙,绝无出其右者。

    于梦渊的父亲知道以后,心中忧虑虽然大于喜悦,却这般想道:若此子日后能在玄术方面有所成就,也是天意所旨,不便对其多加管教,况且学习玄术也未尝是坏事,若学无所成,权当作修身养性之乐便是。此子若想学,就任他学罢了。

    于是,于梦渊便找了间空屋,独自一人学起玄术。但他缘何这般,从来就无人过问,无人知晓。家中长辈统统认定,此乃天意,随他练罢。

    再没有人对此事追根究底。

    于家祖上,倒是传下一些玄门奇法,乃先人拜师所得,大概有3,5卷,分别记载于兽皮卷之上,已在家中藏放多年,此次,被于梦渊特意翻将出来,这些老旧的卷宗终得以重见天日。

    带着这些卷宗,一把宝剑,一盏灯台,一些笔墨纸张,于梦渊便无师自通地修行起来,在那间屋里大摆阵法,父母亲友皆不予打扰,每日三餐由下人送到门口,过些时候再来取走空盘。如此这般反复,不知不觉便已过去3年。

    3年后的某日,忽见于梦渊从那屋里走出,体态依然那般瘦弱干枯,面容却焕发出夺目红光。叫家里的老人们见到,不禁惊呼这孩子“修成仙了”。

    于梦渊的父亲此时则已然感到,自己的儿子,将来必定会有一番惊天动地的作为。

    那间屋子,从此便成了于梦渊专门用来修炼玄术的私房,后来,他又放了许多医法的书籍进去,玄术医术一并研究。岁月轮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