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光团团员”的名义逮捕了参议院议员谢持,于是乎,各大报纸热炒“血光团”,仿佛前清雍正皇帝的“血滴子”一般可怕。由此,北京地方检察厅便趁势栽赃,反过来发传票要求黄兴到案对质,这也使得宋案更加的扑朔迷离、更具戏剧性了。不仅如此,袁世凯随后又下令撤销黄兴陆军上将的军衔,并要悬赏捉拿黄兴、陈其美这些“反党”。
事情闹到这步田地,双方惟有兵戎相见了。6月9日,袁世凯先下手为强,下令免除李烈钧的江西都督职务,任命黎元洪兼署江西都督;14日,又将广东都督胡汉民免职;30日,安徽都督柏文蔚也被免职。如此一来,国民党籍的三位都督都被袁世凯以“不称职”、“不孚众望”的名义罢免,当然,根本原因还在于“不服从中央”。
至此,南方的国民党人也只能丢掉了和平幻想并起而应战。江西都督李烈钧,本是江西武宁人,家道殷实,年少便任侠仗义,后由江西武备学堂选送到日本士官学校留学,在日本期间秘密加入了同盟会。李烈钧在回国后先后在江西、云南的新军中任职,辛亥革命后担任江西都督,时年不过三十一岁,可谓是少年得志。
李烈钧被袁世凯免职后,他并没有立即举兵讨袁,而是先通电下野,并于6月15日离开南昌前往上海。到上海后,李烈钧分别见到了孙中山、黄兴、陈其美等人,他们在反复会商后认为袁世凯难以感化,现在的办法也只有举兵反抗,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7月7日,李烈钧从上海返回江西后秘密召集旧部,并于7月12日占领湖口炮台。次日,李烈钧成立江西讨袁军并发布讨袁檄文,宣布江西独立。由此,“二次革命”正式爆发,因为这一年是癸丑,所以历史上也称之为“癸丑之役”;又因为战事主要发生在江西和南京,因而又有称“赣宁之役”的。
在李烈钧宣布独立后,黄兴、陈其美等人随后分头行事,准备响应。7月14日,黄兴赶赴南京,在驻南京的第一师和第八师的基础上组织讨袁军,并计划胁迫江苏都督程德全宣布独立。当晚,黄兴等人率士兵冲进都督署,程德全惊慌之下,只得假言同意,随后黄兴便以程德全的名义通电江苏独立。
第二日,程德全料想南京必有大战事,自己无权无兵,何必惹这麻烦事,于是便携家眷悄然离去。等到了上海,程德全便急忙向袁世凯发去一通电报,声称“南京独立”乃黄兴等人所为,为自己洗刷干系。黄兴等人得知程德全避去后,也不做理会,只管将司令部搬到了空督署,继续排兵布阵,迎接强敌。
早在辛亥革命前,革命党在湖南便搞得有声有色,因而湖南都督谭延也在各方的压力下宣布独立,并派兵前往江西支援李烈钧。不过,谭延此举乃是心存狡黠,他以“支援江西”为名,将那些革命党控制的军队调出省城长沙,既满足了革命党的要求,又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岂不一石二鸟、两全其美?
和李烈钧一样,安徽都督柏文蔚在被免职后也通电下野,随后前往南京小住。等到李烈钧宣布独立后,他也重返安徽并于7月17日宣布独立,同南京、江西构成犄角之势。在前清的时候,江西、江苏、安徽本是两江总督管辖之地,在这次革命与北洋军可谓是首当其冲,等于是接着完成辛亥革命时尚未进行的南北之战了。
在革命的后方,福建都督孙道仁本心存观望,但他手下的师长许崇智首先宣布起义并进而率兵胁迫,孙道仁也只得像程德全一样,勉强加入了讨袁的阵营。浙江都督朱瑞原本是革命队伍中的一员,但在辛亥革命后与同盟会的人结下梁子,这次竟然不顾革命大义,非但不参与讨袁,弄到最后反要派兵进攻上海呢。
广东向来就是革命的大本营,被免职的胡汉民和新任都督陈炯明并没有中袁世凯的离间之计,他们在7月18日联合起来宣布独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