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阅兵显示了中国将军们抗议美国军官统治的决心,也打击了史迪威的野心。第二天,史迪威向蒋介石发了一份言辞激烈的电报,列举罗卓英“十大无能”的罪状,坚决要求撤换罗卓英的职务。
蒋介石置之不理,更激怒了史迪威。他亲身飞到重庆,以“不撤换罗卓英,就不武装新二十二师和新三十八师”要挟蒋介石。他说:“中国远征军已在战场溃败,所以说已经不存在了。如果在印度的新二十二师和新三十八师再以中国远征军的名义出现,我不能承认。”
“不能承认”,就是意味着不给装备,不供给经费和给养。这对于穷困的蒋委员长来说,要负担远在印度的两个师的给养和经费是极为沉重的包袱。当然只得妥协。于是,蒋介石决定将在印度的中国部队,改为中国驻印军,委任史迪威为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郑洞国为副总指挥,柏特勒为参谋长。
史迪威仍然做着他“控制中国军队的美梦”。他试探着找孙立人闲聊。
“孙将军,仁安羌一役,表现了你的作战勇敢和指挥才能;以完整之师退入印度,更体现了你的大将风度。我已经向罗斯福总统报告了,决定不久派你去欧洲考察军事。我想,这对你在国民党军队中发展和前途,会大有好处。”
孙立人听了,内心不免大喜。他承认,这确实对他的发展前途会有很深远的影响。孙立人是想赴欧洲作一次考察。听了史迪威的这番话,并没有反对的表示。
史迪威也颇感高兴便将自己的想法谈子出来。他说:“我有个计划,改造中国军队。改造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不难用中国将领。因为,他们老打败仗,素质太低。”
“先从驻印军改造起,改造的第一步便是撤换中国军队中营以上的军官,用我们的美国军官来代替。”
早已从美国军官中了解了史迪威企图的孙立人听到史迪威的计划,不动声色地说道:“史迪威将军,我必须告诉你,你的计划是绝对办不到的。”
“为什么?”
“道理很简单。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已经受了外国人近百年的压迫和奴役。物极必反,何况是自尊心极强有力民族呢?再请看看中国的历史,试问,金人何在?元人何在?清人何在?前几天双十节的大阅兵,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吗?”
“再者,中华民族传统观念很强。这种传统观念,在军队中根深蒂固。老上司、老长官、老同学、老部下,乃至于同乡,形成网络。这大大小小无数的网络,外界是冲不破,也钻不进的。你很难理解他们的牢固关系。比如,老部下甚至把上级看成是他的再生父母,老上级把下级当成子侄。在这样牢固的关联中,你怎么能扦得进手呢?更何况你是西方人!”
“史迪威将军,我很感激你对我的爱护,尤其是部队入印以来,你新三十八师各方面的照顾,我心里都很清楚。因为,我早年在美国留学,与你、与美国的关系较为紧密,所以,我才坦诚相告。”
也许是孙立人的分析清醒了史迪威的头脑,也许是中国官兵强烈的民族自尊心震撼了史迪威的心,史迪威放弃了原来的打算。将原计划改为:凡接受美械装备的中国军队,必须有美军联络官,部队的一切行动,必须征得联络官的同意。由新三十八师、新二十二师组成新一军,军长暂缺,由孙立人任副军长,兼新三十八师师长。
中国驻印军的编制,原按史迪威的意见,完全按照美国陆军编制。但并不适应中国陆军套用。孙立人没有搬用史迪威的那一套,基本按照中国常规,三三制组成,并参照美国陆军编制有利于攻击的一些优点,来组编中国驻印军的一个师三个团。全师人数在一万四千余人左右。师司令部设有参谋、军需、军医、军械、军法、副官、政治八大处。因为孙立人十分注重体育,所以比其它部队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