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死吧——”他大吼了一声,本想快地了结,但就在此时,却由远及近再次传来了一阵马达的声音,并且声音滚滚,貌似来的并不是一艘船。
“什么?”吕德中迷茫地抬起了头,我和阿原也吃力地转过头去,却看见那原本波澜不惊,风平浪静的水面之上,顿时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快艇,一艘接着一艘,一只接着一只,快地朝着拉鲁岛行驶而来。
而为的一只,却是三位道士模样的人,我仔细一看,当看到他们的穿戴的时候,不禁大吃一惊。自古便有那“僧帽道巾”之说。它是道教徒特有的标志。在道教里,把它称为“道巾”。俗话说“道有九巾,僧有八帽”。
巾是我国古代人民常用服之一。也有的人把巾误认为冠,其实则不然,若深论起来,巾只能算帽子的配饰,古人曰:“巾,谨也,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这段话,说明了巾与冠的不同。
巾为平民百姓之头饰,以与士大夫之冠相区别。巾始于先秦,乃一般百姓戴用之服。直到东汉以后则贵贱通用,巾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别流行,尤其士人十分偏好,喜其轻便。到了南宋,戴巾之风气更加普遍,就连朝廷的高级官员也以包裹巾帽为荣,冠帽之制渐衰。
在清朝以前,巾作为服,被历代沿用,并变化成多种类型。清朝刚入关的时候,下剃头易服之令,明朝的衣冠制度被废除。
明遗臣金之俊为缓和民族矛盾,向清廷提出“十从十不从”的建议,被朝廷默许。其中有“儒从而释道不从”之条,因此只有道教才保留下我国明代以前的衣冠形式,所以有的学者把道教的服饰称之为活文物。
而在道教当中广为流传的九巾则为:混元巾c庄子巾c纯阳巾c九梁巾c浩然巾c逍遥巾c三教巾字巾c太阳巾。
而道士的帽子也有五类之分:五岳冠c五老冠c莲花冠c星冠c偃月冠。
三人当中为的一个鹤童颜,留有长髯,颜色也已白,容貌颇为堂堂,他的头上戴着的却是那五岳冠,佩着混元巾。
看到这一幕,我心下不禁一惊,五岳冠为五冠之,又名五岳灵图冠。覆斗形,上刻“五岳真行图”,必须受过“天仙戒”者方可戴。通常,只有道教宗派中德高望重的大师,才能戴这种服饰。
而天仙戒是宗派受戒活动中“三坛大戒”中最高c最后的一戒,又称“天仙大戒”。三坛大戒指的是初真戒c中极戒和天仙戒,目前,在给道士受戒时,主要以初真戒为主,中极戒和天仙戒作为备存戒条。
一般而言,只有持守“中极戒”中的3一一戒条一段时间,而毫无触犯并且道行高深之人,方才能够授予天仙戒。可想而知,这种存在是多么的凤毛麟角。
而混元巾则为九巾之。道巾多为方形,只有混元巾为圆形。据修行前辈介绍,这是代表道教混元一气的意思,故称为混元巾。
而后,在这人的右方站着一位仙风道骨,但是身形却有些瘦削挺拔的老者,他头戴五老冠,佩着庄子巾。
这五老冠无顶,莲瓣形,五片莲瓣上绘有“五方五老”的神像。两边垂有两条剑头长带,上有神像图案或“太乙救苦天尊”字样。一般在做施食道场时,若修道之人身居高功戴用此冠。
左方站立之人为一中年男子,面如冠玉,玉树临风,负剑而立,头戴偃月冠,下配三教巾,只有受过中极戒者才有资格戴三教巾着偃月冠,意为三教合一的意味,此人道行和地位相较前两者比较浅则,应该属于弟子一类的存在。
此三人,立于船头,朝着拉鲁岛越来越近,而后,左边的年轻男子上前一步,从后背之上一把抽出剑来,“吕德中,我道门败类,竟然做出如此卑鄙无耻之事——”
一声大喝,中气十足地朝着我们使劲地袭来,而后但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