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1章 八面埋伏 军法处置(第1/3页)  大唐明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西州城四面悬崖,常年只有东门供人出入。然而西州人都知晓,这座高台之城其实共有三处城门。除了日常出入的东门,西门为得胜门,每逢大军凯旋时方会打开,而对着河谷间最狭窄险要之处,还有一处南门,乌沉沉的铁木大门和吊桥,矗立在陡峭的悬崖绝壁上方,让人一望便起肃然之意。六月二十八日的清晨,当初升的阳光把西州染得一片金红,这扇沉重的大门竟是轰然洞开,结实的吊桥缓缓落在了对岸的岩壁之上。早已等候在河谷外开阔处的粮车,迅速排成了长队,人引马拉的从吊桥上进入城门,又停在了都护府南面的那片校场上。不大工夫,偌大的校场便横七竖八的停满了粮车。只是除了偶然的马嘶之声,竟是一片肃静,赶车的车夫们平日最爱闲扯磕牙,此刻一个个却都紧闭双唇,不时东张西望,心里暗自打鼓。数百名头定铁盔,胸配片甲的军士分列在校场的东c西两头,人数虽不甚多,身上散发的肃杀之气却似乎直冲霄汉。莫说是那些车夫,便是随车进来的行商,相视几眼后也不敢贸然开口,其中有些见多识广的一眼便看出这数百兵士打扮气度都与西州府兵迥异,是正经的唐军精锐。校场北面,是整整齐齐的几排粮仓,仓房前的空地上,称粮用的官斗官斛早已安置妥当,十几位同样一脸肃杀的军士负手而立,西州的仓曹参军张高与几位管粮的官吏陪在一边,心里多少都有些郁然——这收粮入仓,原是州里最大的肥差,手头略变动些松紧,自有不少好处可得,如今随着裴长史的一道交仓的政令,自是都化作了泡影。而眼前这些军爷,显然不是好相与的,看那摆弄斗斛的手势便知,颇有几个是此道老手,还有那斗c斛的规制此番只怕不但糊弄不得,还要赔上小心才能了结这趟差事。随着一阵嚯嚯的靴声,一身戎装的苏南瑾带着十几位亲兵走到了粮仓面前,眼光一扫,脸色已然沉了下来,“裴长史怎生人还未到?”张高忙笑着迎上一步,“裴长史适才已派人来知会了一声,因今日不但要收粮,还要给这些交粮的行商支付一半钱帛,他要去准备一二,稍后便到。”钱帛?苏南瑾嘴角冷冷的一撇,他不就是从佛寺那里敲了一大笔么?这位裴守约敛财的手段当真了得,当今圣上与皇后那般崇敬僧尼,他居然也敢对佛寺下手!只怕日后对景揭了出来,还不知会落个什么下场!再说了,今日之事,他以为是用钱帛可以揭过的么?苏南瑾的目光从那几个军中定制的斗c斛上掠过,抬头看了看天色,冷笑道,“却不知长史要准备到何时才能妥当?这收粮之事也是耽误得起的?”张高忙道,“公子稍候,某这便差人去催一催长史。”回身指了个差役道,“你快去一趟,找到长史,便说苏公子已然到了,请他尽快过来。”眼见那差役撒腿便跑了出去,苏南瑾的脸色依然纹风不动,“时辰不早,有劳参军打开粮仓,这便开始收粮罢!”张高一怔,苏南瑾的目光锋利的看了过来,“十二万石粮食,绝非两三日便可收完,若不抓紧些,待前军到时,此等重责,谁来担当?”他身材原本高大,语气又咄咄逼人,张高不由退了一步,念及裴行俭之前“不得与苏公子冲突”的吩咐,还是讷讷的道,“那c那便依公子所言。”说着向管粮仓的小吏挥了挥手,小吏忙从怀中掏出铜匙,打开了当先的一栋四间粮仓。西州的粮仓自然亦是用减地留墙法在生土中挖掘而成,只是四面土生墙都是特意留得上薄而下厚,整个形制恰恰有如倒扣着的米斗,兼之进深颇长,又无高窗灯火照明,看去又颇像四张黑黝黝的饥饿大嘴。这粮仓一开,等候的粮车便有了小小的骚动,安三郎早已等在行商之中,当下向人群中的张二郎欠身行了一礼,“张骑尉,您先请。”这张二郎不是别人,正是那位因盗牛案而名闻西州的敦煌张氏子弟。他原非行商,只是此次收粮利润可观,又是与官府合作,有些大户乡绅也颇愿加入,安三郎自是不好拒绝。这张二郎大约是想着能表一表自家洗心革面的诚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