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四六章叩问心路(第1/4页)  元始诸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地方名山志》云烂柯山高,十万八千阶!

    石阶两旁,苍松翠柏,黄鹂啼鸣,绿柳垂青。手机端https:

    荀少孤身登山,踩着一级级青石台阶,拾阶而上。

    一条蜿蜒曲折的山道,恍若无有穷尽一般,直通着山上绝巅。

    一片片云霞环绕半山腰,将周匝景致山色,点缀的近乎仙界仙境。

    石室山在世上,只有千丈万丈有余。但仙道袖里乾坤,方寸可为一天地。相传佛教须弥山,更有承载三千世界之功,等若一方宇宙。

    烂柯山祖师虽无佛陀般的大能力、力,但毕竟也是当世罗天神仙之一,是最接近此世天仙大道,那寥寥几尊大能力者之一。其洞府道场虽非洞天之一,但也非一般福地可较,是首屈一指的大福地、大名山。

    自祖师烂柯山传道,这数千数百年间,不知有多少大修行人,在这石阶上下出入,留下了不知多少人的足迹。

    所谓十万八千阶,只是一个虚数罢了。山上实际存在的石阶,更可能远远超乎这一虚数。

    寻常人终其一生,也未必能走通,这些无可计数的石阶!

    但世上总有一二超乎寻常之流的人物,以大毅力、大智慧、大决心,用凡俗之心之身,一步步攀上福地,成就睥睨非凡之业。

    荀少双眸微瞑,静静感悟着石阶上的岁月冥冥。

    这些人的足迹汗水,浸透在石阶上,蕴含着这些修行人的内心感悟。

    荀少一步步踏着石阶,每一步都极为沉重,浸染着无数感悟。

    这些感悟心念,就是经历几世的荀少,也有颇多好处。

    初始的几千级台阶,犹自如履平地一般,走的轻易自然,但随后的数万级石阶,每一步都犹如泰山压顶,一股莫名的压力在一步步中递增。只能凭着毅力心性,一点点琢磨自身,压榨出己身最后一点潜力。

    他固然证就人仙,炼得一道元神法相,在当世可称一声谪仙人、近仙人。

    但此世修行之道,以神魂念头为重,肉身气血为轻。毋论翻江倒海,还是出入水火,都只是元神力量的一种外在体现,肉身只是凡夫俗子所用。

    任是大道天仙、罗天神仙一级的人物,只凭肉身体魄,犹自未能降龙伏虎、镇妖驱魔。

    更不要提一介人仙,肉身尚未脱离‘人’之范畴,虽然常年打拳炼拳,但肉身最多也就是千八百斤的力道。

    若非这些石阶别具玄妙,只需心念、毅力足够,踏上台阶之人虽会有乏力之感,但肉身却不会真正崩溃。当世绝无修行人,能走过如此多的石阶。

    “一万八百阶,”

    荀少每每迈上一级石阶,身心经过一次次雕磨,心神中一片通透,肉身上的疲劳,在一次次心灵的洗礼中,逐渐化为一份感悟。

    让这一份份感悟沉淀与心,一点点剔除胸中浮躁之气。

    “叩心路者,心路无有穷,叩心亦无穷。”

    “祖师让我走这条路,看来是想磨砺我的心性,让我脱去繁华浮躁,再归清净自然本性。”

    荀少心思一动,对于王质祖师的苦心,已然窥见七七八八。

    三载的红尘游历,见过太多悲欢离合,看过太多喜怒愁苦

    这些经历,虽都是修行路上的一份资粮,但何尝不是心神心境上的一道枷锁。

    尤其是在云龙山石佛寺,见到了神仙之流的强大,以及神仙们的斗法,道心稍有不坚者,都会留下一丝阴影,为日后埋下隐患。

    只有将这些隐患一一消除,才是清净自在身。

    “洗去心中阴霾,不留污垢浑浊。”

    荀少低声吟诵,身形渐渐隐没在山道崎岖之中。

    一道道清浊阴阳之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