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两百七十二章 府兵制和卫所军制度(第1/2页)  残明虎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沈犹龙与陈子强相谈甚欢,自然也不会冷落了郑芝龙,虽说大明朝文重武轻,可也要看人啊,不说郑家现在和陈子强走得近,就是郑家本身就不容轻视。

    在福建广东任官多年的沈犹龙,如何不知道郑家对沿海地区意味着什么,说到底是话语权,许多海商要靠着郑家,自然支持他们,而海商可不仅仅是商人啊,不是士绅阶层你根本成不了大商人。

    大明的官场有几人敢像陈子强这样得罪士绅的,故而郑家是武将,却掌握着沿海地区的话语权,自然能得到文官的尊重。

    沈犹龙渐渐地把话题引到水军建设上来,因问郑芝龙道:“此次广东新建水军,原本的沿海卫所单独划出,此事还未有定论,镇海侯可有良言供老夫参详一二。”

    广东建立水军这次甚至是直接下给沈犹龙,让他筹划好后写个章程提交内阁审阅,并没有像南直隶那样来个大变动。

    皆因两广是边地,紧靠着已经建国的安南,加上十几年前才平定的奢崇明之乱,朝廷并不愿不查清状况就匆匆行事。

    沈犹龙担任两广总督好几年了,自然最有发言权,郑芝龙早做好了准备,沉吟着说:“沈督如今的策略的就很好,以募兵和卫所军相结合,循序渐进的模式才不会引起大的波澜”

    “循序渐进吗”

    沈犹龙低语着,他其实并不想取缔卫所军,只是郑芝龙这话里透露出的意味,确实日后水军要脱离卫所制度。

    举目望向陈子强,见他满脸含笑的啜着清茶,仿佛一点也不关心这事,他马上明白,这其实就是陈子强的意思。

    迟疑着问道:“绣虎是要改变卫所制吗,可这牵一发而动全身啊”

    陈子强听他问自己,放下茶盏微笑道:“沈大人问得好卫所制从太祖皇帝设立以来,已经三百年了,其实在成祖之后卫所军已经不适合战争了,战斗力大幅度的下降,军士全部沦为农夫,可没有卫所,朝廷无法承担这么多军队的粮饷,这是个死结啊。”

    沈犹龙身为总督,是军政一把抓的一把手,岂能没研究过大明的卫所制度,自然知道其中的利弊,可确实此事无解,大明疆域太大了,养不起不事生产的军队。

    听陈子强着话里话外,是想改变可也没有养军的好办法,狐疑的问道:“绣虎所言老夫知道,可办法呢?”

    两人亲近了说话自然随意多了,沈犹龙直接问出问题,而不是拐弯抹角的敲边鼓。

    陈子强反问道:“前辈研究过府兵制吗?”

    不待沈犹龙回答,他自问自答道:“它和咱们的卫所制各有优劣,只是最后也崩溃了,仅仅几十年时间,从战无不胜的大唐铁军,沦落为被吐蕃压着打的藩镇兵,虽说武则天要付最大的责任,可军制其实才是罪魁祸首,故而大明若要强盛,军制不可不改。”

    “府兵制啊,从六朝开始,成熟于大隋,唐初继承后确实打出赫赫威名,只是结束的太快了啊”

    沈犹龙感叹道,他研究过历代的兵制,这是作为兵部侍郎必须要的知识,府兵制大名鼎鼎,岂能不研究。

    许多人以为府兵制和卫所制一样,是职业军人加屯田军,其实是错的,府兵制其实类似于西方的骑士制度和秦朝的军功赏爵制。

    这是唐初为什么军队强大的保证,每个府兵打仗时自备军粮,自备战马等战争所需,国家只提供武器,其余的都是军人自备。

    作为回报,朝廷给每位府兵分配土地,府兵其实就是小地主,平时在家训练,并雇人种地,战时被征召入伍,打完仗还有财物赏赐。

    正常作为府兵,每个人都要轮换着镇守边疆,但不是终身制,近的地方一年一换,远的几年一换。

    因为衣食无忧,保国就是保家,故而府兵制开始是人人奋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