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57章 英烈归来(第2/4页)  崇祯十五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其他战死的文官武将也更有谥号和封赏。

    ……

    内阁首辅周延儒亲自写了祭文,在哀礼上朗诵,并铭刻成碑,永世长存。

    “砰砰砰~~~”

    神机营的二十四门青铜小炮一起轰鸣,惊天动地,山野回荡,以慰忠烈们的归来。

    京营出动五千兵马,扬起灵幡,护卫忠烈们的棺椁。

    所有人都是肃穆。

    除了皇帝,太子,京师所有的勋贵连同文武百官之外,一些英烈的家人,也被提前接到了京师,当亲人棺椁出现时,他们悲情哭泣,呼喊着家人的名字,现场官员和围观的万千百姓,也都是黯然神伤,有家人战死在辽东,或者被建虏入塞所害的,在这悲戚时刻,也都是压抑不住,哭声一片。

    这一天,必将会被历史永远铭记。

    太子朱慈烺顺势提出,将正在修建的京营忠烈祠扩建为国家级的忠烈祠,将邱民仰等人连同所有战死在辽东的将士的牌位列入,永享国家祭祀,崇祯帝和朝臣门都是同意了。

    哀礼一共进行了三天,三天后,曹变蛟等人的棺椁返回家乡,由亲人扶灵回原籍安葬,沿途各地官府要派人保护,官员必须亲自祭拜,大张旗鼓,令天下人都知道,忠烈们,回来了。

    ……

    皇帝和太子亲自迎接辽东忠骨的归来,父子同时落泪,并修建国家忠烈祠,君王每年要向祭奠先祖一样的祭奠忠烈,这是一件轰动天下的大事情,消息传来,南北都是轰动,很多军士武将第一次感受到了朝廷对他们的强烈“尊重”,哪怕只是一个无名小卒,也能入祭忠烈祠,永世享受国家的祭祀,当然了,也有文士隐隐意识到,忠烈祠文武并列,这是朝廷在拔高武人的身份啊,虽然想到了,但却没有人敢公开反对,此时正是群情激愤,敬仰勇士之时,任何人胆敢提出不敬,必然会被群起攻之。

    邱民仰曹变蛟等人的忠骨回到大明的同时,建虏派来的使者也从潮白河取到了满达海等人连同战死建虏士兵的尸骨---满达海等人是全部,阵亡士兵的尸骨,只能象征性的取一点,大明也一样,十几万的战死,尸骨几百车也拉不完,都是象征性的取一点,遗露在野外的,就地下葬,用朝廷的名义立碑。

    就像大明使者团在沈阳被重重戒备一样,建虏的使者也是一路被大明戒备,从潮白河,平谷,一路到山海关宁远,这既是一种保护,也是一种隔绝,免得对方探查到大明的政风民情。

    虽然仍然是敌对,彼此也都明白,战争仍然是要继续,但不管怎样,这一次交换阵亡将士的尸骨,算是平稳的结束了。

    同时,沈阳的谈判,依然是继续。

    ……

    沈阳。

    城西驿馆。

    大明使者团已经在这里居住了半年之久,但实际的谈判进展却是寥寥,除了各自将士的尸骨,其他问题,一直都在反复纠缠中,范文程在战马换俘的数量上,一直都有反复,马绍瑜渐渐意识到,建虏怕是在拖延时间,他觉得,不能再这么继续下去了,于是就和袁枢商议着,要向建虏提出辞行,返回大明。

    袁枢却不愿意离开,因为他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呢,到现在为止,他还没有见过洪承畴或者是祖大寿,虽然从一开始,他就知道想要见到这两人,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既然来到了沈阳,他总是要想尽办法的尝试一下,向两人提出一些警醒。

    只不过建虏看的太紧了,他根本迈不出驿馆的大门,直接向范文程提出,就更是不可能。洪承畴和祖大寿都是新降之人,建虏一定看的甚紧,普通人都尚且不能轻易见到,何况他这个故国使臣?

    “马上就是中秋了,据说这一日黄太吉会在宫中大摆宴席,宴请沈阳的汉臣,我们等一等,或许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