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46章 序幕(第2/4页)  崇祯十五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官府更直接找漕帮中的头头说话,省去了很多麻烦和误会。

    将漕帮置于朝廷的法纪之下,其实是好事一件,而且就朱慈烺这个穿越者的理解,漕帮其实就是漕运工人的工会,替运河上的漕丁水手们争取利益,而他们的利益要被保障,根本一点就是要保证漕运的畅通,虽然长久来说,海运取代漕运是必然,到时候漕帮会受到损害,但就眼下来说,漕帮和朝廷的利益,其实是一致的,因为只有打退建虏,重开运河,漕运工人才有饭,漕帮才能有利益。

    “草民参见殿下!”

    段虎和护送袁继咸去往京师的通州巡检司百总段彪是孪生兄弟,五官相貌完全是一个模子凸出来的,但不同的是,段虎比段彪更壮,身材也略微高那么一点,虽然草鞋破衣,典型的脚夫水手的打扮,但站在河岸边,昂首挺胸,颇有气势。

    朱慈烺在心中赞:好一条汉子。

    但即便是这样的汉子,见到当朝皇太子之后,也是手足无措,满头大汗。

    虽然明末,虽然乱世,但帝家在天下百姓的心目中,依然是有崇高的地位和不可仰视的尊贵。

    朱慈烺温言勉励了段虎。

    得太子的话,段虎脸色发红,跪在地上:“草民必效死命!”

    ……

    从水潭离开,在唐亮的劝谏下,朱慈烺返回住处用膳,一路,就看到百姓们扛着各种各样的大门板,甚至有人抬着棺材,源源不断的往南城墙送去,通州虽然是一个小城,但因为临近京师,为北运河的终点,因此城内商业繁华,大小商铺,鳞次栉比,而在商业之外,通州还是京畿附近的一个文化中心,城中有书院四处,文庙武庙,贡院,佛寺,应有尽有,更不用说,城内还有大量的官署,而这些地方的大门,现在都成了厚实木板的主要来源,不过依然不够使用,所以通州知州张凝和号召城中百姓捐献门板,百姓们积极响应,很多人不但是把自家的门板,有的甚至是将预备的棺材板,都拿出来,交给朝廷。

    朱慈烺走马街道,心中感动,但愿建虏早灭,还大明百姓一个太平。

    “殿下,建虏的炮台快成了!”

    刚回到住处,唐通派人来报。

    “上城!”

    朱慈烺放下吃了一半的碗,急急往南城楼。

    和他离开时不同,此时的西南角城墙,一面面由数个门板组合而来的巨大木板,已经在城头准备完毕,用绳子捆紧两头,拉住了,只等命令,就可以从城头垂放下去,为城墙披上防弹衣,而城头的护卫木板,也已经准备妥当,只等护城板放下去之后,就会把它们竖起来,为城头也加上一个罩子,以遮挡建虏的炮弹和箭雨。

    朱慈烺走到墙垛边,举起千里镜仔细看,他发现,建虏驱赶被俘虏的明军将士,在城下五百步的地方,筑起了一道将近两里长的、用泥土袋堆砌起来的护卫墙,从护卫墙的方向看,建虏果然是把轰击的重点,放在了通州旧城的西南角。

    虽然通州城今年修缮加固了很多,但因为旧城根基的原因,西南角仍然是属于比较脆弱的一个地方,从黄太吉选择西南角就可以知道,他对通州城,有相当的研究和了解。

    此时,筑墙的俘虏兵正被驱赶退去,而建虏大营之中,东南角的一处营帐,从早上到现在,一直都有浓烟在升腾,朱慈烺猜测,那应该是建虏的随军工匠,正在铸造大炮使用的铁弹--铁弹携带不便,所以黄太吉这一次入塞并没有携带铁弹,而是带了工匠和模具,运河之战后,他派人在周边收集铁料,就地铸造,接下里的一段日子里,建虏军中的炉火怕是不会停。

    通州也一样,城中工匠也正在彻夜铸造铁弹。

    “呜呜~~~”

    大约半个时辰后,建虏用罢午饭,营中忽然响起了阵阵号角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