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去留(第2/3页)  锦堂归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亲,孙氏对秦宜宁如此明显的怀疑,让她心下稍安。

    秦宜宁的心却渐渐凉了。

    小时候,战火还未烧到梁城时,有一次养母带着她去卜卦,那算卦的便说她是“姊妹无靠,六亲冰炭”之命。如今看来,果真是应了那一句“六亲冰炭”。

    生母那揣度怀疑的眼神,竟比她在山中遇上野狼被盯上时候还要难受,一股寒意顺着脚底攀升而上,竟叫她整个人都冷透了。

    原是她贪心,不该奢求的。

    秦宜宁闭了闭眼,在张开时,双眸中闪着不屈的光。

    她的不屈是多年生存历练打磨出的,越是逆境,就越要坚韧不拔,因为在她生长的过程之中屡次遭遇危险,倘若她稍微有一次懈怠,恐怕都活不到现在,被生存磨砺出的坚韧,让她从不会在遇到困难时低头。

    这个家虽然冷漠,可好歹比活在深山要容易一些,况且她又不是不能慢慢改变这些人的看法,没道理让人家见了她就喜欢吧?

    秦宜宁紧握的双拳慢慢放开,又恢复了镇静。

    秦慧宁一直偷眼观察秦宜宁,却被此时她眼中的光芒眩了双目。原以为她是个乡野丫头,吓唬一番定然会知难而退,如今看来,却惊觉自己低估了她。

    孙氏走向秦宜宁,问道:“你家住梁城?”

    又要盘问一次吗?

    “是,我自记事起就在梁城,养母柳氏是个孀妇,自我有记忆起便告诉了我身世,将我养到八岁时候因病离世。”

    “听你的谈吐,像是识字的?”孙氏狐疑。

    “养母曾给大户人家做过婢女,她的先夫是个秀才,她也略通文墨,小时候曾为我启蒙,教了我一些。只是后来生活艰难,又逢几次匪兵洗劫,家中存书也丢了个七七八八,养母忙着家计便也很少教我了。”

    这说法倒是没有漏洞。

    孙氏捻着帕子绕秦宜宁身周转了一圈,上下打量着她。

    这下子满屋子人都看出了孙氏对秦宜宁的怀疑。有不解疑惑的,也有恍然鄙夷的,各种眼神都落在秦宜宁与孙氏的身上。

    若是寻常没见过世面的女孩,早已被这阵仗吓住了。可秦宜宁却很镇定,只是任凭人打量。

    过了片刻,孙氏才道:“你生日是几时?”

    “我只知道我是己卯年生的,养母捡到我时是六月初六日的清早,说是在京都城南四翠山后山的小溪旁。”

    “这么说,你小时候曾在京都生活过一阵子?”

    “或许吧,不过自我记得事起就是在梁城了,娘,您”

    “别叫我娘!”

    孙氏陡然拔高了声音,将所有人都唬了一跳。

    许是察觉自己的态度太过,孙氏又有些生硬的道:“我们这样的大家族,是不兴叫娘的,有封诰的都要称呼夫人,若无封诰的也要称呼太太,只有小户人家的才叫爹娘。”

    秦宜宁眨了眨长睫,最后也并未提起方才秦慧宁叫她“母亲”的事,顺从的叫了一声“夫人。”

    老太君咳嗽了一声,“既然确定了是蒙哥儿的女儿,那便留下吧。可先说好一点,我的慧姐儿是绝不会离开我身边的!”秦槐远表字“蒙”,小字蒙哥儿。

    老太君想了想,又道:“这丫头毕竟在乡野中长大,贸然回了相府怕不懂规矩,过两日佳姐儿就要及笄了,到时宾朋满至,若跌了体面怕是不好。不如先将她送到田庄,请个懂规矩的嬷嬷好生调教一番,在择日接回来。”

    众人闻言,都惊愕的望着老太君,想不到她会偏心秦慧宁到这种程度。

    若真将人送去田庄,什么择日接回,择的是哪一日那可就很难说了,若是老太君不高兴,大可以随便请个卦姑来打卦,找个借口就可以拖延。

    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