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五章 何以解封?战略资源!(第2/3页)  我本港岛电影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部戏约,不知让多少电影公司眼红。

    后来李修苋靠着周星星的合约,简直不要太赚。千万票房只需付出几十万的片酬就可以。

    最后一转手,生意人都没这样好赚。

    电影市场太热,港岛电影公司如雨后春笋滋生,各种挂靠在三大旗下。吴孝祖想着如果真的出现第四家院线,自己要何去何从?

    如果从观影人数来看,1982年开始,港片就已经开始进入蓬勃发展期。从这一年开始,港片观影人数成几何增长,观影人数高达3000万次。

    但从票房来看,1986至1995年才是真正的黄金巅峰时期。1981年票价首次突破两位数,然后每年都高涨,1982年12块、83年13块,到了86年已经到了19.5的价格。

    控制戏院票价上涨的第一是三大院线,第二就是戏院协会!估计票价还会上涨下去。蒋家身后站着很多小戏院的支持。蒋祖怡这个会长和戏院协会就是为了制衡三大院线。

    他也庆幸自己回到了1986年。如果在此之前,要不就被三大招安,要不就最好自求多福。独立制片这条路在当时很难走活下去。

    但如果真的有人搅浑这潭水,投资方面有大水喉撑,独立制片或许会活的很滋润。

    “电影分级制度!”

    “院线制衡!”

    “独立制片!?”

    “111级片?”

    吴孝祖手中握着笔,不断在纸上写下一个个的词。在湾湾,有些话他也未曾对蒋志强讲明。

    对于外埠资本与本土野心勃勃的那些人来说,蒋家或许真的是一个很好的招牌!

    但如果一个处理不好,恐怕蒋家就容易成为片商竖在三大面前的一块靶子,欺凌破碎亦有可能。

    蔡松淋够狠!

    昨晚与蔡松淋谈话,回到港岛吴孝祖才真正的想明白。只能说吴孝祖与蒋志强两人都被蔡松淋算计了。

    吴孝祖当初想的是“静观其变”,如今才知道,那种时候,本身进不进场已经不重要了。人家已经替你挂好招牌了。

    门口挂着‘怡红院’,你讲你卖艺不卖身,也要人信才行啊!

    当然,用比较俗的话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吴孝祖并不是神,但庆幸他有着几十年的眼光,看到一些只鳞片羽,就足够他管中窥豹。

    从陈冯两位太子爷的动作,他闻到一股黑云压顶,雷悬九天的味道。

    惊雷准备,那么风雨是什么呢?

    吴孝祖望着渐黑的街道,面露沉思。

    ……

    蒋家。

    “有钱一起赚?”

    蒋家大少,蒋志文看着正与父亲下棋的蒋志强,笑眯眯冷笑,“蔡松淋想分羹?胃口这样大,不怕蹦掉牙的?”

    “港岛电影圈又唔系抱团的金刚石,蔡松淋、陈荣美、冯秉仲及其他隐藏在身后的大鳄,未尝不能分食掉这块大蛋糕!”

    蒋志强下起旗来,异常火爆,“何况我蒋家亦不是软柿子,哪个真想吃掉我们,兑子喽!”说着,与对面的棋子兑了一个棋子,在大哥面前晃了晃,“想吃肉,不下场,永远吃不到!”

    “也有可能满盘皆输!”

    蒋志文忌讳莫深,“他们不是在分羹,简直在另搭炉灶。蒋家入场的话,就像一把刀柄握在人家手里的刀。一个不慎,第一个捅的就是自己!就怕父亲……”

    蒋志文的话让蒋志强微微沉默,目光看向对面老僧入定一般的父亲蒋祖怡,客厅安静。

    “讲实话,我这个老头子就有一点动心。”

    蒋祖怡捏起棋子,轻拿轻放,“可惜我蒋家命薄,我蒋祖怡福更薄……”抬起头看了眼两个儿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