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三章 台地(七)(第2/3页)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式——的力度越来越大,东岸牧民在草原上扩散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羊群的数量也开始几何级增加,羊毛产量自然也日益增大了,现在唯一能制约他们的,大概就是人力的不足了吧,毕竟剪羊毛也是需要足够的人手来干的。

    而羊毛产量的增加,带来的则是洗毛厂、纺织厂的蓬勃发展,甚至在看到黄羊港的联合纺织厂利润不错后,在白马港、西门渡一带也出现了小规模的洗毛作坊、纺织作坊,毛纺织业的经济热潮横扫整个巴塔哥尼亚。

    “本土的环境虽然也适合放牧,但多用来养牛、养马,这倒是和你们形成互补了哇。”刘昂闻言赞叹道,“毕竟,没人愿意把最好的土地拿来做放牧这种低效率的事,而即便放牧,也该放养经济价值更高的牛和马,谁会养羊呢?”

    其实,刘昂的话语中还有一个事实没有明说,那就是随着杨明阳、蔡华泽二人实行的持续多年的强硬政策,整个巴塔哥尼亚的原住民生活环境是大大恶化,人口数量也是大为减少,这无疑使得东岸人的势力范围越来越大,相对应的,牧场的范围也是越来越大了。

    你只要看看地图就明白了,巴塔哥尼亚的面积是适宜放牧(当然更适宜农耕)的东岸大草原的四倍,更别提东岸大草原如今是全国最重要的地区,城镇、耕地、工厂、铁路、公路、水库、森林等比比皆是,根本不可能拿来给你大面积放牧绵羊(即便有点牧场也拿来养牛和马了),因此,巴塔哥尼亚的羊毛产业打败本土,抢占大部分原材料市场份额,也就一点不令人感到奇怪了——事实上后世阿根廷绝大部分的羊毛产量也源自于巴塔哥尼亚地区,他们甚至为了运输分散在辽阔台地上的羊毛资源而在巴塔哥尼亚修建了大量铁路线贯通彼此,由此可见一斑。

    而羊群的数量庞大了,肉和奶制品这种“副产品”的量也不可避免地大了起来。在黄羊港这个条件还算不错的滨海港口内,几乎每个月都会有南海运输公司的冷藏船过来运输冻羊肉,其间的利益虽然不如羊毛那么大,但也不无小补——尤其是最近陆军部采购了相当数量的冻肉,似乎是为了大型军事行动进行储备,毕竟巴塔哥尼亚的羊肉便宜啊。

    黄羊县——1660年1月新设立的县份,也是全国第41个县级行政单位,下辖黄羊镇、白马乡、西门渡乡、双汇乡(黄羊河与奇利亚河的交汇处,故得名)四个定居点,人口约九千多——如此,北边的海安县也差不多。那边唯一的区别,大概就是很多乡镇设在河谷绿洲一带,光照充足(云少、白昼时间很长),无论是种植业还是果园业发展得都不错,更别提还是第二瓷器厂的陶瓷器产出了。不过,蔡华泽治下的这个县也有不少位于台地牧区的定居点,虽然因为西北垦殖银行贷款没到位的关系,绵羊种群数量不是很大,但也不能算小了,因此在杨明阳的授意下,蔡华泽在当地大力招商引资(这厮甚至让自己家人赤膊上阵,亲自开厂),发展毛纺织业,以获取利润发展地方。

    刘昂此番来到黄羊港面见北巴塔哥尼亚地区行署专员杨明阳,目的之一就是商讨一下贸易问题——南铁附属地辖区也有一定量的羊毛、骆马毛资源,这些年一直没好好利用起来。刘昂盘算着,与杨明阳商量一下,在兴南港合资设立一家纺织厂,然后依托联合纺织厂的渠道和关系,从意大利再想办法吸引一些工人过来,同时亦从清国、明国移民中挑选部分织户,一同作为新设立的合资工厂的工人,利用南铁附属地(亦称南巴塔哥尼亚)的资源,就近开展毛纺织业,以赚取利润——最近兴南港开始如同本土大城市一样兴建城市马拉轨道车,同时兴南街车公司也正式成立,耗资不小,羊毛纺织业看起来颇有前途(尤其是将来打入外国市场的时候),搞一下对于耗资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不无小补。

    杨明阳虽然对南铁公司也要搞毛纺织业有些不太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