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大树与池塘(五)(第2/3页)  倒影——影子傀儡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看到的东西,同样决定了我们命运的范围。你发现共通点了吗?”

    罗建明将画面切换回他的池塘模型,“大类的大脑也像这样,尽管有着无限个数据在产生和交集,人类的注意力也无时无刻被无限个数据的光锥所波及,但我们只能关注到其中极少的部分,而我们一切思想言行,就是建立在这极少的部分之中。那么假设我在人类启智之前,就制造一个百分百遮光的巨幕裹住整个地球,使其永远处于宇宙所有事件的光锥之外,试想人类文明将会变成怎样。我们首先不会再有日夜的概念,也不会存在研究天体的学科,我们的大脑里不会再有时间、颜色、阴阳等认知框架,甚至不会理解所谓正邪好坏。如此一来,人类现有的思维格局和观念,都会因目光被巨幕所遮挡而变得截然不同。我这个‘池塘模型’,就是基于这样的思想实验而建立的。我不再将精力投放在改变池塘上,而是用巨幕将池塘分割,制造光锥无法波及的区域,从而透过改变人们的关注点,达到改变其人格的目的。”

    当李筱玲看完这些,她几乎忍不住要拍案叫绝。这实在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理论,而且肯定是可行的,否则视频中被缚在金属椅子上的尤凤仪不会活到今天。

    “好了。”视频中,罗建明将画面切回分屏,一屏显示着尤凤仪,一屏显示着她的大脑池塘,“说了那么多,该是时候动真格了。经过分析,这个女人是一个感情丰富、秉性纯良,并有点怯懦的人。这与筱玲颇为相似。现在,我将要令她变成一个完全相反的人。”他一面说一面操作起系统,“所谓的‘幕’,其实有点取巧,你可以想象是在串联的电路中设置电闸,让电流无法通过,或者是另外增加一条电路,将电流引走。比方说当一个人感到饥饿,交感神经会将饥饿的信号传到大脑,再经大脑特定的区划去分析,并最终指导这个人去进食。而‘幕’就是运用大脑刷写设备,在负责处理饥饿信号的大脑区域周围写入串联数据,将饥饿的信息引导到其他区域,那么当这个人交感神经传回饥饿的信号时,他理论上会想到除进食以外的一切行为,并最终饿死。那么接下来,我就验证一下这理论是否成功。”

    看着画面的参数显示,李筱玲知道罗建明要令尤凤仪进入沉睡状态。“我给她安排了一个快乐的梦:她抱着儿子去购物,但在结账时,她发现自己忘了带钱,而商店老板会在此时向她提出用她儿子交换货物的建议。我们先看看她的大脑是如何处理这些数据的。”罗建明说着,便将一组情景模拟的数据传了过去。

    这种事情李筱玲做过不下千次万次,因此一眼就看出罗建明要做什么。只是这视频录制时,并未有将大脑数据成像化的技术,所以旁人无法直观地看到她做梦的画面。但数据已能十分精准地反馈尤凤仪的所思所想。

    “看,”罗建明指着屏幕中开始频繁出现的节奏轻快的涟漪,“她大脑多处出现轻快的数据,并接二连三地引起其他区域出现共鸣,从参数值看,她目前正处于愉悦的状态中。”然后,随着梦境的进行,尤凤仪的大脑数据逐渐变缓,“现在她在思考了,从参数可见,她思考的内容逻辑占比较重,相信是在选择商品。”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屏幕上的涟漪所扩散的范围越来越大,并且相互交集时触发的新涟漪越来越多,“现在,她思考得深度和广度加大,参数显示她在试图用自己的联想能力来解决一些问题,应该是发现自己忘带钱包了。那么接下来的就是重……”

    罗建明话没说完,控制台突然亮起红灯,系统提示数据太多,而屏幕更像暴雨洒池塘一样,变得混乱不堪。“怎么回事!”罗建明连忙停掉梦境,眼巴巴地瞪着屏幕整整两分多钟,“池塘”才缓缓恢复平静。罗建明不再说话,只不停地在敲打着键盘。李筱玲知道,他是在导出历史数据,并放慢了十倍重播。

    在慢镜下,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