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七章 除非神仙(第1/2页)  点歪你的科技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建成指的那块白色,正是南极洲。

    叶谨瑜摇头道:“这不是什么好地方,南极大陆,是世界的最南端,那里长年冰雪覆盖,气温极低,以大唐现在的科技水平,还不到开发的时候。”

    李元吉惊讶的道:“不是越往南越热吗?怎么南到极点了反而会冰雪覆盖呢?莫非是物极必反?”

    叶谨瑜这才想起,这年头的人出远门难,出远海更是难;似乎海贸发达的宋朝,下南洋就是极限,官员们发到海南岛就算是天涯海角了,更何况现在是唐朝;南半球在在座的这几个人眼里怕是没概念。

    “诸位请看这三条线。”说着,叶谨瑜指了一下地图上的三根横线,道:“这三根分别是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说一根线时,指一根线。

    “以赤道为界,往北,是北半球,往南是南半球;赤道这一线是最热的地方,往北和往南都会慢慢变冷。一直到南极和北极,就是最冷的地方了。”

    解释完赤道的作用后,他又指着两条回归线,道:

    “一年四季变化,就是因为太阳在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来回运动,当太阳在赤道时,南半球和北半球一个处在春分,一个处在秋风;当太阳往北回归线运动时,北半球就慢慢变热,变成夏天;而南半球则正好相反,慢慢变冷到了冬天。”

    “当太阳到达北回归线时,正是大唐的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也应该是最热的一天;换到南半球正好相反,是冬至,理论上来说应该是最冷的一天。在这里停一天后,太阳就开始向南回归了;当它再次抵达赤道时,大唐这边就到了秋分,南半球就要进入春天了。”

    地图画得很明白,叶谨瑜虽然说话比较啰嗦,但至少将事情说明白了;

    “原来如此,世界之大,当真是无奇不有,未曾想往南去季节居然与我大唐相反,那岂不是去了这土洲,过年正是炎炎夏日?”

    李建成晃着头说了一句,然后又问道:“神人,这些格子一样的线又是什么含意呢?有何用处?”

    叶谨瑜看了一下,解释道:

    “横的线是纬线,竖的线是经线。”

    织物的竖线叫“经”,横线叫“纬”,比喻规划天地。形容有治理天下的经世之才。经天纬地这词,很早以前就出现过,所以叶谨瑜一说,众人也能理解。

    “这个经线和纬结交织组成经纬网,利用这个经纬网就能确定地面和海面上的每处地理位置。像航海,行军等,能确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在哪里,再配上一幅地图或者海图,就不会迷失方向!”

    听到这个经纬度可以用来行军打仗,连忙问道:“那这个经纬度怎么确定呢?”

    这个问题,叶谨瑜当初听地理老师说过,不过这会差不多快忘光了。只能凭自己的映象,大概的编一编:

    “纬线的度数好解释,其实就是太阳和地面角度的余角;以赤道为零度,向北是北纬,向南是南纬。不过经线就麻烦一点,因为没有一个明确的地理分界能做为经线,我们需要先假设一条竖线来做为零度经线。”

    原本这幅地图上用的经线,用的是英国伦敦的本初子午线做为零度经线;叶谨瑜虽然不知道英国人具体是哪一年设定的这条线,但肯定是大航海时代以后才有,现在还没有这条英国标准的零度经线。所以他想着自己连各大洲的名字都改了,为什么不干脆将零度经线也改到中国来呢?

    “比方说以长安城的玄武门中心为零度经线,就像赤道分南北一样,以这条零度经线为基准,设为东经和西经。玄武门以东为东经,西边则为西经,这样,只需要知道玄武门的纬度,我们就能得到玄武门的准确地理位置了。不过具体怎么量,我没有学过,以后有机会我给弄个仪器来,你们试一下就知道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