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章 犯边疆者杀无赦(第1/2页)  黑衣国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明军的另一路大军,由朱棣亲自率领,一路北行,登凌霄峰,穿过桓州故地,来到了威远川以北的煞胡原。

    数万阿鲁台的部属等在此处准备接应,未料明军突然杀到,十五万大军齐头并进,此处多是鞑靼各部落的老幼,稍作抵抗,就被全部俘虏。

    阿鲁台的家属和辎重被明军获取,朱棣磨刀霍霍,等待鞑靼大部的到来。

    韦子云一直辍在阿鲁台之后,只有几次零星的交战,双方各怀鬼胎,从隰宁进,跨过威远川,前方不远就是煞胡原。

    自永乐二十年三月发兵,明军和阿鲁台大部穿行千里,此时已是七月,连续数月的行军,双方士卒疲累不堪,战马死伤无数。

    阿鲁台决定到煞胡原获取辎重之后,趁身后的明军疲惫之机,将他们歼灭在草原,遂派一支军马先行。

    这支鞑靼骑兵刚到煞胡原不久,就被潜藏已久的明军消灭,败兵回报,阿鲁台惊出一身冷汗。

    朱棣叹道:“朕今日围猎漠北,欲射一雕,误中一雀尔。”

    十五万大军摆出,旌旗遮天,耀武扬威,阿鲁台留在此地的部属和辎重已失,无法再战,两路明军一前一后,渐欲合围。

    阿鲁台无奈之下,率鞑靼大部十几万人穿过大泽,沿怯绿连河前往大漠深处,明军追击百里而还。

    硃荣率前锋营返回,朱棣下令大军修整十日,然后班师而回。

    九月,二十万大军跨过屈烈河,此处往东,是兀良哈三卫的牧马之地,南面便是大明的宣府。

    朱棣召集手下诸营主官,前来议事,道:“郑亨,你和兀良哈联络过,他们请求将大宁府赐给他们对吧,朕准了,让他们入营谢恩吧。”

    郑亨领命而去,不久之后回禀道:“福余、朵颜、泰宁三卫的首领率本部兵马前来,脱鲁忽察儿、哈兀歹、忽剌班胡已到,说他们没有出兵相助攻打阿鲁台,怕陛下怪罪,不敢入营。”

    朱棣道:“他们倒是挺机灵的,知道朕会怪罪,命五军营出击,击溃兀良哈三卫!”

    硃荣领前锋营率先攻打,陈懋领御前精骑紧随其后,武安侯郑亨、阳武侯薛禄领从左右两哨攻打侧翼,朱棣自领中军大举发兵,英国公张辅、成山侯王通领左右掖护在两侧。

    兀良哈三卫本就是墙头草,几次归附大明之后又反叛,鞑靼势大之后,与阿鲁台沆瀣一气,骚扰边境,朱棣趁大军回师之际,本欲将其首领诱到营中斩杀,未料他们没有中计,所以在其犹豫不定之时,突然发兵攻打。

    猝不及防之下,兀良哈三卫的数万兵马,被杀死大半,随军部属俘虏无数,余着逃往沙漠深处。

    此役朱棣亲率大军冲杀,大破敌军,得胜而回,所有士卒心潮澎湃,山呼万岁。

    明军得胜而回,但是鞑靼、瓦剌和兀良哈主力未失,只是默默蛰伏,等待时机。

    计点军功,韦子云被授兵部员外郎,职五品,留任宣府,负责查探鞑靼军情。

    宣府即宣府镇,是大明九边镇之一,因镇总兵驻宣化府得名,所辖边墙东起居庸关四海治,西达隅阳高县的西洋河,长一千零二十三里。

    武安侯郑亨是宣府的总官兵,镇守太监为王彦,文官之首是兵部员外郎韦子云。

    鏖战半年,已是盛夏九月,三降城和东胜城的丁洪与陆卫水归宣府管辖,被韦子云调来听用,三人在宣化城寻了间干净的酒楼坐下叙旧。

    韦子云道:“武安侯拨了一批兵器马匹来,还堪用吗?”

    丁洪道:“属下已经检点过了,两千匹上好的西北马,兵刃盔甲都是上好的,还有京中神机营打造的火器,十分犀利。”

    陆卫水道:“武安侯让属下在前锋营中挑选两千亲兵归大人调用,都是跟随大人征讨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