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宫内宫外 新(第1/2页)  皇朝风云之弘云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元历1327年六月十二日,自一大早开始,一个震动了整个洛京、接下来还将震动整个夏朝的消息就传了出来:宁王李明宗谋反!

    百姓们虽然早已从昨晚的不寻常中想到了这个可能,可当真的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他们仍是不觉毛骨悚然的面面相觑,他们谁不知道,谋逆是一旦失败就将死无葬身之地的大罪,看看当年江充和刘瑾的下场就知道了。

    这才过了几年时间,尤其是这段时间以来,谋逆者竟是接连不断,不管是五王之乱也好,还是现在的宁王也好,这些人怎么个个都像是不要命了一样?!这么胆大包天的事也敢干得出来!不过若非如此大胆之辈,怕也不敢往那个位子上想。

    自夏朝立国以来,类似的叛乱好像就没有停过,有些人赢了,接受众臣万民的朝拜,有些人输了,抄家灭族是免不了的,至于还会牵连多少人那都是朝廷说了算了。

    以前的事太过久远,恐怕没有多少人知道那是什么情景,对于现在的百姓来说,江刘之乱才过了几年时间,与他们不同的是,这次发动叛乱的是皇室的亲王,比起那两个臣子,罪名只会更大,所影响到的人也只会更多。

    从这个消息传出来开始,京城的行动便展开了,李明宗谋反已经昭告天下,帝党趁此机会对朝堂上下进行清洗是必不可少的,虽说皇帝现在还昏迷着,某些人想要趁此机会逃离洛京或给帝党制造麻烦,但实际形势一直在霍云的掌控之中。

    想要逃离洛京者立即扣下,想要制造麻烦的是哪些人霍云也心里有数,这些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把这些交给刑部或者大理寺,让他们立案详查,以此为名在这些人制造麻烦之前把他们统统摁住,查到真凭实据者按照程序下狱,查不到也没关系,给他们安上一个“宁王党羽”的帽子就能致他们于死地。

    李明宗现在已身处牢狱,谁跟他有关当然任由帝党来说,谁来为他们辩护或者求情,一律以阻挠执法的同党论处,凡是关于这些案子的文书证据皆由帝党负责和把控,以确保没有一个环节会出现疏漏。

    一个上午的时间,洛京城中被抄查的宅院就多达两百余处,七百余人被抓,在霍云的手中,帝党的行事效率比皇帝在位时更高。

    同时,由于被抓的人中多与伏尧家相关,来自于伏尧家的反击也开始了,他们发动了许多人脉到处去煽动朝廷官员、大儒名士、在校学生,让他们齐集于宫门前以“朝廷滥捕、草菅人命”为口号进行声讨。

    不过霍云早有准备,他让徐阶、徐映雪父女带着几名大学士以及太学生代表前去宫门前进行安抚,以劝说为主,因为这些人中有的是心怀鬼胎,有的只是被蒙蔽了,还有的就是吃着没事干来凑热闹。

    要论跟这些人辩论,以徐阶在天下读书人心中的地位、徐映雪的聪慧以及几位大学士、太学生代表的帮助,对付他们绰绰有余,有必要的话就挑几个闹得凶的砍了,好好震慑那些别有用心之辈,刚柔并济也可以这么用。

    洛京城内外乃至整个夏朝境内的搜杀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目标也渐渐从宁王残党变成了包括伏尧家在内的各大家族的势力,使用的理由虽然只有一个,但也是令人最难以反驳的:抓捕宁王逆党!

    只要给他们扣上这么一顶帽子,别人根本没有阻止的理由,而自从高宗改制之后,被大幅度削弱的宗族势力已经无法对中央政权产生任何的威胁,也就是说,只要是朝廷的行动,无论他们再怎么抗议、再怎么不满也只能承认这个现实,因为他们没有力量去对抗,顶多就是煽动煽动百姓。

    可若是朝廷强制性的执行,百姓们也无可奈何,再加上武力的威吓,有多少人会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去理会这些本跟他们自身无关的事呢?所以,这种做法一直收效甚微,除此以外,他们也是一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