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四回孙子赖子(第1/2页)  大宋一锅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周保权给大宋朝廷发求救信,那是理所应当的,作为一个没落的地方割据政权,在如此紧要关头,向朝廷请求增援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可是,为什么周保权随后还给荆南节度使发了求救信呢?

    且说这荆南之地是由后梁节度使高季兴一手创立,起初荆南的地界很狭小,高季兴出任荆南节度使之后,为了实现自己割据梦想,他开始四处招集逃亡的难民和士兵,又启用一些文臣武将组织荆南事务,从而慢慢的形成了一股独立的势力。后唐时期,高季兴被加封为南平王,这也标志着高家独立政权正式形成,荆南以荆州(今天湖北江陵地区)为首府,在以后的后唐与前蜀的战争中,荆南的领土得到了扩展,控制着湖北江陵、宜昌、秭归一带。

    高季兴死后先后历经高从诲、高保融、高保勗几位高氏子弟之手,荆南的地盘在他们手上虽然没有太大的改变,只不过作为一个中产阶级割据政权,高家掌权下的荆南政权也找到了一条极具地方特色的发展道路。

    从地图上,不难看出,荆南处在湖北西北三角地带,北边是新兴政权大宋,南边紧挨着马楚,东方靠着南唐,西面则是后蜀,可以说荆南地面确实不大,但却是沟通南北,连接东西的战略要地。

    就是在这块人人都想吞掉的兵家必争之地,荆南却一直相安无事,追根溯源还得归功于高氏内部制定的特色发展策略,那就是装孙子,当赖子,高家人认为既然自己地盘位于交通要道的咽喉之地,在各方实力没有显著强弱划分之下,没有哪一方会敢轻举妄动,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荆南还是很安全。

    为了尽可能的避免其他政权的侵扰和吞并,高家人也是舍得丢下老脸,学会了装孙子,简而言之就是只要周围的那谁谁拥兵自立了,不管他又多少兵马,也不管他的政权能够存在多久,高家人都会委派使臣前往朝拜,甘愿位居人臣。

    表面上看这样的措施很丢面,好歹也是一独立小王国,怎么能动不动就给人当臣民呢,这面子往哪放?

    高家人对于这样疑问是不屑一顾,他们认为面子固然重要,但前提是你得先活下来再说,要是人都归西了,面子还有用么?

    荆南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特殊的生存之道,试想在群狼环顾的情况下,你是决定徒手反击,还是跪下学狼叫?以退为进,委曲求全,对于弱者而言就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高家人紧紧的抓住了这棵稻草,将这种看起来上不了台面的价值观提升到了基本国策的高度,也就是说不管荆南地界的领导人怎么变,这个基本国策是不会改变的。

    当然,孙子也不是白当的,高家低三下四的外交态度也是起了作用,荆南不仅获得了各国皇帝的赏赐,还保全了荆南政权,使其在高家人的手里延续了几代人。

    装完孙子,接着高家就开始耍起了无赖,搞起了劫道的副业。

    荆南本来就是一小得不能再小的袖珍政权,经济发展十分局促,人均收入也不高。更重要的是荆南位于南北来往的交通要道,每年南方一些小国都会向当时的后梁等大国纳贡,金银珠宝常年累月从高家人的眼皮底子下来来往往,让他们吃不着也睡不下,最终作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劫道。

    高家本来就奉行什么官方礼制,都是些野路子,所以他们做出劫道这个决定也并不奇怪,要知道谁会和这些金银珠宝过不去呢。

    决定已经明确了,接下来就是如何实施了,高家人装孙子装习惯了,一下子让他们拦路充当麻匪收过路费这很不现实。于是乎,他们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审视,最终认为自己虽然没有明火执仗拦路劫道的胆子,但是借用迎接使者之名,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胆子还是有的,而且还很大。

    计已定,那就行动吧。

    高家挂羊头卖狗肉,先是热烈邀请护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