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62.前往边关(第1/3页)  名门之后(科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陆钧他们不敢怠慢, 恭恭敬敬的行了礼,方才在堂下坐了。刘循询问了一番陆睿涵如今的状况, 陆钧作为三人中唯一一个见过陆睿涵的人,一一回答了他, 刘循听说陆睿涵身体不错,终于放下心来, 对他们道“恩师是大魏的元老, 国家的中流砥柱, 这些年他不在朝中,我们这些后辈虽然勉力支撑着, 但局面越发艰难了”

    说罢, 他示意下人将房门关上, 屋里只剩下他和陆钧、常晓成、李尚源四人。他对陆钧他们呢说道“如今太子久离京都, 圣上的心意难测, 再加上司礼监掌印太监李忨和后妃勾结, 虽然圣上如今还没开口,但太子到底能不能坐稳东宫的位子谁也说不准呐”

    刘循说到这里顿了一顿,然而陆钧他们几人都不敢插嘴,屋里一片寂静。陆钧琢磨着, 太子被派出去也不是一年两年了, 为什么刘循这时候会说起这个

    这时候, 刘循在上面盯着他们几人, 查看着他们的反应, 见他们都听得认真, 便紧接着道“如今内阁的首辅,是沈静水,可他却不能像陆阁老那样统率群臣,对皇上直言相谏,陆阁老离开的时候,曾经苦口婆心的劝告他,一定要以社稷为重,放弃门户之见,党派之争,而如今,他是怎么做的呢”

    静水是首辅沈如渊的字,陆钧也听说过,沈如渊和陆睿涵坚持打压鞑鞳部落的强硬态度不太一样,他主张减少用兵,和这些游牧民族适当和解,而皇上早年非常厌恶这种主张,因此他在朝中一直不太得志,而如今大概是没钱打仗了,皇上的态度才稍微松动了一些。

    近一两年,似乎是由于边境的那些鞑鞳人不分,皇上又动了兴兵的念头,甚至把太子派去北边镇守,以威慑鞑鞳,沈如渊一再向皇上表示国库空虚,而为了抑制百官中主战的呼声,他对陆睿涵昔日的弟子门生们,使了不少打压的手段,范应珏虽然不是坚决的主战派,但由于和陆睿涵,和蒙兴书院关系很近,也被沈如渊找机会弹劾的早早告老了这是最近,陆钧他们才慢慢听说的一些从前他们并不知道的情况。

    理论上讲,陆钧他们是蒙兴书院的弟子,范应珏是他们的恩师,他们应该坚决的站在陆睿涵、刘循一边,可是现代人的思维又让他觉得,凡事都是有两面性的,他们最好是了解了事情的方方面面之后,再作出真正属于自己的判断。

    他斟酌了一下,对刘循道“刘大人,晚生有一事不明,正如大人所言,如今太子身陷险境,难道当务之急,不是应该先把太子迎回来,再做打算吗”

    刘循叹了口气,道“唉,我们又何尝不是这么想的,只可惜,如今皇上身边的李忨,知道皇上宠爱贵妃梁氏和明王,在宫中不断兴风作浪,每次我等一上书要求换回太子,他们就从中阻拦,动摇皇上的心意,是以到如今,太子还在边关受苦。”

    说到这里,他看着陆钧的双目忽然光芒一闪,道“我听说你所娶的妻子,是重之的女儿,当年重之临危受命,守卫大魏边疆近十年,陆阁老和我都以为,他手中握有李忨里通鞑鞳的证据,甚至,当时的首辅,沈如渊的老师也参与其中,只可惜这些东西,随着他的冤死,都已经不知去向了”

    陆钧听见刘循把话说得如此直白,不由得心中一震,他离开蒙兴之前,陆睿涵曾经对他暗示过这些,但却没有点透,他更加相信,这个时候,陆睿涵已经有什么不得不让他们动身去塞外的理由

    果然刘循将声音压得极低,道“圣上已近耳顺之年,宫中传闻,今年夏天,圣上的龙体,已经大不如前了,这个时候,若是沈如渊和李忨一个把持内阁,一个掌握着司礼监的批红权,万一山河崩变,太子若是不能继承大统”

    这个消息惊得陆钧和常晓成、李尚源三人一起抬起了头,目光都落在刘循身上。他们这才意识到,陆睿涵一定要让他们来见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