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然后拿去填了地基。
“你们这些个玉石玛瑙又不会烂掉,就先堆在仓库里,待年底再过来拉回去也是一样的嘛。”
这能一样嘛,那么多宝贝堆在这里,离开之后还能睡得着觉嘛。
但是没办法,大司农好似吃了秤砣,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
别无他法,单也不能多装,更不敢临时招募当地船员,这么贵重的东西,必须时刻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才放心。
况且此番回程,护送他们的水师只有一条战舰几百个人。
大多数水军将士会驻守故临新城,包括那位古板严肃的杨大将军。
王浩没告诉他们这三十五条船上装的也不全是那种铁疙瘩。
如果三十五条海船全部都装满乌兹钢,大概能装七千吨。
七千吨乌兹钢锭,那是不可能的,三哥的冶炼方法感觉还是太落后。
他们用坩埚冶炼法,将生铁、熟铁、和富碳材料加上切得很细小的桂皮木片、竹子、卷柏的绿色树叶等倒进耐火的粘土坩埚中,然后再密封加热。
加热的过程,促进碳在熟铁中的扩散,从而产生钢铁。这一步称为渗碳。
之后再通过生铁脱碳,生铁在熔化过程中,降低含碳量。
最后再将熟铁和铸铁在坩埚中加热,通过熔合产生乌兹钢锭。
这种方法,虽然比传统的百炼钢要简便许多许多,但明显还是太麻烦。
因此王浩打算直接运一些原矿石回去,自己组织技术人员去冶炼。
最优质的铁矿石结合三哥家的冶炼技术,加上后世带来的冶金熔池搅拌概念,或许真的能让大宋的工匠们研究出更高质量的冶铁技术。
另外,三哥的地炉式密封坩锅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那样似乎能够获得更高的炉温。
搞科研,有时只要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其实就已经成功了百分之九十了。
这就好像爱迪生改进电灯一样,只要知道了电灯这样做能被点亮。
那么剩下的,就是投入巨量的人力,从无数次的失败经验中找寻最合适的那一条灯丝。
失败一百次,那就试验一千次,失败一千次,那就试验一万次。
只要投入足够多的试验样本,总能找出其中最合适的那一条灯丝。
想通这一点之后,冶炼玻璃其实也就没什么难度了。
自己只要知道有那种纯净透亮,毫无瑕疵的玻璃存在,那么接下来要做的,其实也就是让工匠们去不断反复的试验。
就像自己之前搞得那个水泥试验,整上足够多的样本,总能在其中找出一份最坚固耐用的劣质水泥。
甚至还能整个粗糙型发电机出来,电生磁,磁生电,简单的六个字,就是一个研究的方向。
不知道电机需要扰多少圈铜丝?不要紧,从一圈到一万圈,试验上一万次,总会有一个合适的。
再让三哥测试一下电压,看尸体的僵硬程度,大概也能粗略的估算出电压。
虽然方法粗暴了一些。
……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