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禀陛下,左翼吃紧,末将以令后阵压上驰援左翼,右翼是否……?”
恍惚之际,李文定前来禀报战况。
自从有了远望镜,指挥战场也不复先前的“报”声不断。
尤其对指挥军阵的主帅而言,能将战场情况一收眼底,及时作出应对之策,从而使战场的军阵能更有效更灵活的方式对敌。
只是辽国战力的确不容小觑,即便有这样的神器辅佐,硬碰硬的正面对战,仍是非常的吃力。
除了中军的步军方阵因为有那队重装步人甲的加入,有比较明显的优势之外。
右翼已然进入势均力敌的胶着状态,而左翼,更是数次被辽军突入,险象环生。
若不是有远望镜辅佐,及时作出了调整,怕是已经形成溃势。
“嗯……也压上吧。”
沉思片刻,赵老大轻叹一声,作出收兵停战的决定。
中军那队重装步人甲虽然生猛,但由于身上负重太过沉重的原因,注定不能九持。
这两个多时辰下来,已然显出疲态,若再纠缠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却也不能就此盲目的鸣金收兵,这也是宋军的一大痛点。
辽人随时都能鸣金,战场中的马队,只需拨转马头,就能快速的脱离战场上那块泥潭。
而宋军则不然,即便大定主意要收兵,也要看准时机提前作出应对。
有时甚至要在场上还占优的情况下提前收兵,而且一个不小心,撤退还会变成溃退。
再者,现在的赵老大不得不相信王浩那小子关于预备役的说法。
那就是辽人的兵力比宋军更多,这是一个很难让人接受的事实,却也是真真切切摆在眼前的事实。
宋人的丁口数虽远胜于辽国,但养出一个精锐需要花好几年的时间,而辽人则不然,随便出来个部落首领,去自己家乡随手一挥,就是一支纯骑兵组成的精锐。
这样说虽然有些夸张,但真实情况其实也差不多。
也正因为如此,折损不起的,反而是人数占优的宋军。
像这样大城坚城,也不是一时半会能拿下来,看来还是以稳扎稳打的战术缓步推进,方为上策。
经过这一次对阵,赵老大也比较客观的认识到了某些方面的差距。
还是不能急于求成,辽人败了,逃回关外,把马喂饱了就又能再打回来。
但若是宋军经历一次大败,把手中这些精锐折损完了,就有可能几年甚至十几年都缓不过劲来。
真正败不起的,实则是宋国呀。
所以,此时云绕在赵老大心头的,是班师回朝两个字。
先把刚刚拿下来的应州巩固主,然后再打造出一支足可堪用的铁军。
紧一紧裤腰带,把那支重装步人甲建立起来,以后就不怕在战场上正面碰撞辽人的骑阵了。
夕阳西沉,战场上的硝烟渐渐退散,敌我双方都有不小的折损。
辽军退回了应州城内,宋军则后撤数里扎营。
至于那片之前的那片绞肉场上,此时却是一片祥和。
双方的辅兵各自清理这属于自己这一边的军卒尸首,其中还有不少奄奄一息的伤者也被抬了回去。
这是一幕有点诡异的画面,刚刚还在你死我活的战斗双方,此时却放下了刀兵。
尤其是在两军对垒的那个接触点,各种尸体堆叠在一起,天色渐暗,分起来并不容易。
但也不会有争执,偶尔有分错的,甚至会帮你抬出来另外放在一边。
这似乎也是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打归打,但停战收尸的时候不能动手。
有时在攻城战的时候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