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44章 有为与无为(第2/3页)  策行三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气。飞庐之上只有一个爵室。爵室又称鹊室,是供负责瞭望、监视的士卒用的,现在上面没有人,飞庐之上就是张纮和杨彪。站在飞庐上,能看到前面孙策坐舰上的情景。孙策的座船上人头攒动,飞庐四周的走廊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隐约还能听到激烈的争辩声。

    “那些都是来迎接的吴会官吏、世家代表。”张纮介绍道。

    “什么事,这么吵?”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还能争什么,无非是利而已。黄大匠造出了万石海船,南往交州,北至幽州,获利甚丰,吴会世家心动了,都想筹资建造,分享利润。”

    “利很厚吗?”

    “一年获利千金左右,不出意外的话,五年左右能收回成本。”

    “那要是出了意外呢?”

    “出了意外那就血本无归了,所以风险很大,对海船的要求也非常高。吴郡木学堂最近几年的精力基本都在海船上,为此我们每年要投入近千金,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收回成本。”

    杨彪沉默不语。他不是那种只会死读书的书生,他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知道像这种大型船只的改造很费钱,很费时间,绝不是拍拍脑袋就能成功的。荀彧在关中推行新政

    ,效仿南阳建立木学堂,建纸坊,造四轮马车,但是投入不足,又没有高水平的匠师,不论是纸还是马车都无法和南阳竞争,不得已,刘巴才提出用官府手段干涉市场,控制价格,打击南阳商人。

    这无异于竭泽而渔,根本阻止不了孙策的壮大。关中市场每年能收多少市税?也就是海船来回一趟交州、幽州的利润吧,和孙策在吴郡木学堂的投入差不多。孙策高投入,高产出,做的是大生意,朝廷想学也学不了。

    “利润如此丰厚,孙将军用不了几年就能横扫天下了。”

    张纮无声地笑了。“真要不惜代价,现在就可以横扫天下,不过那不是我们希望的结果。”

    “你们希望什么样的结果?”

    “我们想让天下人看看,治理天下有更好的选择。”张纮转头看着杨彪,面带微笑。“文先兄久历仕宦,经验丰富,如果你愿意助力,政务堂祭酒非你莫属。”

    杨彪沉默良久,一声叹息。

    ——

    吴会世家吵得不可开交,就连虞翻都有些弹压不住。在年入千金的利益面前,所有的矜持都不翼而飞,每个人都撕去了斯文的伪装,唾沫横飞,如果不是知道虞翻身手很好,脾气很不好,这儿又是在孙策的座舰,说不定真有人拔剑决斗。

    蔡瑁冷眼旁观,他觉得这些吴会人还是太笨了,都贪心不足,一心想独吞好处,却不想想自己能不能吃得下去。万石海船的利润是丰厚,但成本也高,一条海船要五六千金,一般的家族根本拿不出来。即使造出了海船,一切顺利,也要五六年才能收回成本,万一中途遇到风浪倾覆,那就是几千金的损失,足以让一般的家族破产。

    荆襄人经营这种大生意有现成的例子可以参考。他们采有合股的方式,每户几十金、几百金,几十户出资,筹集几千金也不成问题,然后再按股份分红,坐在家里收钱。万一不幸,折了本,也不会对整个家族产生致命的影响。

    这样的事,他已经做了几年,但吴会人就是看不到,或者看到了也不愿意学,他们太急,想一夜暴富。

    “德珪,想什么呢?”孙策回到船上,见蔡瑁抱着手臂靠在一旁,嘴角带着不屑的冷笑,随口问了一句。见是孙策,蔡瑁连忙收起轻视之心,站直了身子,拱手道:“我在等将军。”

    “有事?”

    “我想问问,海上哪儿有黄金啊?”

    孙策瞅瞅蔡瑁,歪了歪嘴。“蔡德珪,如果你是统兵的将领,我让你出征,你是不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