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48章 逐客令(第2/3页)  策行三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朝廷之幸。”

    孙策笑而不语,关靖处处往朝廷身上扯,自然是要提醒他谁才是真正的对手,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刘备身上。这人虽不出众,却也是刘备麾下不多的明白人。历史上他为公孙瓒殉死,也算个有底线的人。这样的人就留在刘备身边吧,让刘备能多撑一会儿。公孙续身边不需要这样的人,军谋处有太多可以选择的谋士,他已经安排好了。

    “长史是幽州人,又任公孙伯珪长史多年,想必对幽州形势有所了解,能否指教一二?”

    “不敢,君侯有问,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你刚才说平定幽州,不妨就从这里说起吧。”孙策倒了两杯茶,伸手相邀。“听麋子仲说,你是幽州人中难得喜欢喝茶的,备了一些,请长史品尝。”

    “那我就却之不恭了。”关靖接过茶杯,心里很舒坦。他和麋竺只见过一面,麋竺居然还记得他喜欢喝茶,孙策又特地备了茶款待他,不管这里面有多少客套的成份,礼节总是让人满意的。他喝了两口茶,连连点头,赞了几句,这才回归正题。

    “如果打一个粗浅的比方,中原是胸腹,柔软细腻,有最肥沃的土地,能养活更多的人,幽州则是皮骨,风吹日晒,粗糙如石,有最

    冷的风,有最坚忍的百姓。自古以来,燕赵并称,燕山与太行相连,挡住了草原上的胡人,才有了中原的安定。如果幽州沦陷,胡马越过燕山,进入冀州,饮马黄河,则中原涂炭,良田荒芜,太平不可期矣。”

    孙策不置可否。关靖这话说得有道理,但他不仅是在说天下大势,更是在提醒幽州落入袁谭手中的危险更甚于掌握在刘备手中,毕竟和草原上胡人关系好的是袁谭,而不是刘备。

    “但幽州苦寒,耕地有限,不能自给,又时时与胡人交战,历任刺史、太守死于公事的数不胜数,烈士前仆后继,幽州几乎家家有为国守边而亡之人,损失不可谓不大,耕种也必然受影响。中原安定,还能割青徐二州的赋税以补充,蚁贼四起,青州荒残,徐州半废,幽州如断粮之战士,虽有一腔热血,却支持不了太久。君侯奉诏巡边,安定八州,救民于水火,此诚陛下之英明,幽州之大幸。”

    孙策无声地笑了起来。“长史所言,的确有理,只不过答非所问。”

    关靖尴尬地拱拱手。“还请君侯指教。”

    “幽州是北疆门户,不能须臾有失,从中原割赋税以补充也是合情合理的事。不过这赋税是用来守边的,不是用来赏赐胡人的,你说是不是?”

    关靖点头赞同。“君侯所言甚是,当初公孙伯珪与刘使君不睦,就是因为征抚的理念不合。”

    “公孙伯珪一心杀贼,但幽州人却没几个支持他的,鲜于辅、田畴等人都支持刘虞,这是何道理?似乎与你所说的不太吻合啊。”

    “这个”关靖瞥了孙策身后的公孙续一眼,欲言又止,显然是对公孙瓒的有些做法不敢苟同,但又不便当着公孙续的面说得太直白。

    “公孙伯珪战殁,刘玄德接收了他的旧部,我想问的是他对胡人持何种态度?是效刘虞故技,隐忍退让,割肉饲狼,还是继公孙伯珪未竟之事业,与胡人血战到底?”

    关靖沉吟不答。这是一个坑。如果刘备学刘虞走安抚的路子,孙策显然不会承认。可若是说刘备学公孙瓒,继续征讨胡人,这恐怕也不行,公孙瓒就是眼前的例子,刘备是不可能明知行不通还要往前走的。

    “君侯,恕我直言,与胡人作战不同于中原,以公孙伯珪之勇武尚且步履维艰,何况刘府君立足未稳?他是心有余而力不余啊。正因为如此,君侯的帮助才不可或缺”

    “难道刘玄德连公孙度都不如?”孙策打断了关靖,接着又问了一句:“他连自己的家乡都守不住,我怎么能相信他守住幽州?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