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75章 新风尚(求月票!)(第2/3页)  策行三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不觉地就与普通人就有了距离,而且这个距离只会越来越大。伟人也曾感慨离人民群众越来越远,听到看到的只有报告,不知真假,当时只觉得矫情,如今却深有体会。

    黄月英等人也知道孙策郁闷,每次采购回来都会体贴地讲叙见闻,安慰孙策的心灵。各种小道消息、绯闻花边都有,还有一些捕风捉影的传说。随着报纸的普及,各家报坊为了争客户,适合普罗大众欣赏的民间文学迅猛发展,受欢迎程度让读书人始料不及。对绝大部分没有官方背景的报社来说,一份报纸上如果没有几个吸引人的故事或者笑话,这份报纸的销量肯定很难看。

    但再好看的报纸也不如人的想象力,口耳相传,以讹传讹才是传奇诞生的最佳温床。

    “兄长,你知道不,他们都说我们吴国的新国都不是人建造起来的,是直接从江里冒出来的,而且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孙匡去了一趟集市之后,兴奋不已,难得主动地来到孙策面前,绘声绘色地讲述刚刚听到的传闻。“他们还说,这座城原本是东王公的住所,所以又叫太一宫,后来东王公去西域昆仑山看望西王母,这座城闲着,又怕别人来打扰,所以就施法藏在江里。现在吴国新肇,东王公想送一份贺礼给大兄,就让这座城又浮上来了。”

    见孙匡说得眉毛色舞,孙朗也煞有其事的一旁附和,孙策忍不住想笑。“那些人不知道,你们也不知道?国都是计相虞翻督造的,太初宫更是他亲自设计的,现在全成了东王公的功劳,计相会生气的。他真要急了,说不定就要远征西域,登昆仑山,找东王公说个明白。”

    “好啊,好啊。”孙朗拍着手,两眼放光,憧憬不已。“大兄,什么时候征西域啊,那么远,要准备好多年吧?我能不能跟着去?”

    “想去吗?”孙策放下手里的公文,伸直了腿,笑眯眯地看着这个幼弟。孙朗和孙尚香都是丁夫人所生,丁夫人去世早,孙朗、孙尚香都是母亲吴夫人抚养大的,孙尚香就不用说了,出生丧母,对丁夫人根本没印象,直接把吴夫人当生母。孙朗稍微年长些,可是对生母丁夫人也仅限于知道有这么回事,却没什么感情可言。他今年十二,读书没什么天赋,自然而言的选择了从武。但孙策很清楚,孙朗的天赋和孙尚香没法比,如果不好好调教,将来成就很一般。

    “想去,想去。”孙朗连连点头。

    “那我考你几道题,如果能答上来,过了年,你就到我身边做侍从。”

    孙朗兴奋地看了一眼孙匡,连声答应,随即又说道:“可不能太难,我书读得不太怎么好。要不你考我射箭或者刀法?”

    “射箭和刀法当然也会考,但《孙子十三篇》,《计》篇第一,不会计算,你如何能成为真正的大将?”

    “是,是,兄长教训得是。”

    “你想去西域,我们就以出征西域为题。”孙策拿起案上的纸和笔,推到孙朗面前,让他记题。孙朗不敢怠慢,摆好纸,拿起笔,一本正经的接受考试。孙匡也坐在一旁,准备帮忙。他俩年龄相近,平时就很谈得来,孙匡做为兄长,一向对这个弟弟很照顾。

    见孙朗这么紧张,孙策没敢出太难的,先出了一个算术书上都会学,而且和行军作战官切相关的运输题。壮丁一人,鹿车一辆,载二十石之粮,日行四十里,食米六升,问:千里作战,当以几伕供一卒?

    这道题并不难,孙朗很快就解答出来了。行程千里,需二十五日,来回五十日,共需粮三石,剩十七石,可供一卒食二百八十三又三分之一天,若是同去同回,最多能供五又三分之二卒。

    孙策随即又问:由长安西行,至西域,设为万里,当以几伕供一卒?

    孙朗顿时有点懵,掰着手指头想了半天,额头全是汗。“大……大兄,若以鹿车运粮,自运自食,也不过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