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虽然未暗,但已有侍女走上台来,奉上灯烛。随着一盏盏灯火被点燃,整座楼台渐渐明亮了起来。
商周时期的人们用的不是后世那种蜡烛,虽然此时也有了烛,但那更像火把。是用剥了皮的麻杆缠上布,浸上几层油,或是用含油多的松木作火把。
据说也有用桦树皮来浸上油或松脂来作烛的,后人称之为“桦烛”,常被用于昏礼。后来为了好听便谐音为“花烛”,这也是后来“洞房花烛”这个成语的由来。
此时把这种未点燃的火把叫做燋,用手持的火把就叫烛,放在地上的叫做燎。燎放在门外的叫大烛,庭燎就是在院子里点火把。
但火把毕竟用起来不太方便,于是人们便把当时的一种食器,名叫豆的东西放上灯芯,装上油脂,点上照明。这种豆也就成为了后世油灯的雏形,此时已经成为普通的照明用具,贵族们用青铜豆,平民百姓用不起青铜,就用陶豆。
但青铜豆毕竟不能和后世的灯具相比,即便多加几根灯芯,烛光还是太小。而且此时的灯具里燃烧的是雌株大麻的籽油,点起来亮度不高。
近代在发明电灯之前人们普遍使用煤油灯来照明,因为煤油灯点起来十分明亮而且烟小。而动植物油脂的成份里含有甘油,甘油被点燃会产生很大的烟雾。如果不经化学处理,将甘油去掉,那烟熏火燎是免不掉的。
其实后世里也有用鲸油来点灯的,中国古代所提及的鲛脂可能就是鲸鱼或海豹的油脂。但中国近海的鲸类资源不丰富,而此时的齐国虽然号称渔业发达,但能造出的船舶还是简陋窄小,点个灯还如此奢侈,所以一共也只做了这两个青铜侍女灯。一个当作礼物放在了青荇的寢宫,以防烟火熏到了自己的美人;另一个便放在这高台之上,只在宴会臣僚时使用。
虽然青铜灯没有多做,但陶制的类似样式的灯倒是做出了不少,几乎摆满了齐宫。这些灯的造型如同身着宽大长袖的宫人或是张开大口吐火的野兽。有些被陈列于齐宫的道路旁,张着大口的陶制大型灯具给小白的感觉就像后世的某种特殊造型的垃圾桶。
虽然贵族们平日里不用陶制的用具,将它们视为平民才使用的东西。但毕竟青铜灯实在太费材料,陶制兽型灯虽不如青铜所制的尊贵,但也要比青铜豆强得多了。所以小白将这种灯具发明出来后,春秋时代没有见识的土包子贵族们还是高高兴兴地纷纷将这种陶土所制的灯带回了家。
齐国王宫里的灯火由专门的司宫负责管理。过去,身为司宫的燎尽每夜都要带人仔细巡查墙上所点燃的火把,及时更换熄灭的烛火。在刮大风的日子里更要小心注意,以防发生火灾。
这份工作很是辛苦,有时需要彻夜不眠,但燎尽的父祖都是齐君宫里的司宫。燎尽他从小就跟随自己的父亲每晚巡查宫庭,虽然每晚都要彻夜不眠,但燎尽还是很乐意干这工作。
他还曾记得自己小的时候晚上嗜睡,夜里巡查常常坚持不住。每次被父亲发现都会大声责骂毒打自己,每当母亲想要劝说,父亲总会怒斥:
“妇人之见!要知道世间水火最是无情,岂是可以马虎的。司宫的职责就是要管理宫中的烛火。一旦让烛火因风雨熄灭,就会让君主斥责。要是因为过失而引发火灾,更是全家都要身死的罪过!”
燎尽犹记得父亲又转身对自己说:
“如果你夜间想要睡觉的话,那你就趁早别干这个活了,干了也迟早会因失误而给家中酿成大祸!你祖父和我因为担忧自己的职责,害怕得夜里都不敢睡觉,就是担忧遇到意外来不及处置,遗祸于家人。你什么时候能做到这点再来考虑接我的班吧!”
但现在这种宫灯有厚重的底座,使它可以遮风挡雨吸烟,虽然形制很是笨重,但失火的可能大减了。负责管理灯烛的工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